• 2011-05-25
  • 阅读量:64171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红丽

    不要怀疑,在中国市场上,一个可与世界大鳄对话的中国品牌方阵初具雏形。

    当高盛集团2001年创造出“金砖四国(BRICs)”概念,以此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快速增长的国家置于同一语境标准时,这些金融家可能谁也没有料到这几个国家在后来的十年里联系日甚紧密。高盛的这项发明,或许最终会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新势力的正式姓氏。

    “金砖”们正在因他们所代表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内在蓄势待发的潜力,而引发人们对于发展中国家谋求话语权的所有想象。事实上这种新生力量的崛起,除了在全球视野下的224个国家体制里发生,也正在每一个独立的行业经济圈内不断上演。

    黄金十年

    镜面现象允许我们可以从这个政经组织的发展规律,一窥各类行业经济个体衍变,在纯粹的经济领域,是否也正在上演类似的增长进化与力量多极化?比如日化行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日化企业便充分利用其领先中国百年的化学工业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在中国市场上长驱直入,在掌控中国日化市场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使西方美学的审美情趣逐渐挤占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席位。

    所幸“中国日化”并没有真正的屈服或消失过。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十多年间,星星之火终于显现出燎原之势。这些大部分在2000年以后诞生并崛起的企业或品牌,以自然堂、丸美、珀莱雅、卡姿兰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十年间,创造性地找到了各具特色的成长途径,在渠道、市场和产品上,不断寻求差异化突破,以年均30%—50%以上的速度发展,成为与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并肩逐鹿的重要力量。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中国化妆品市场上的“金砖”品牌,也代表了中国化妆品近十年的成长历程和正在不断扩大的商业未来。

    过去十年,自然堂品牌从偏居一隅的东北出发,成为销售业绩达到30亿元以上的民族化妆品龙头。年均50%—60%的发展速度,让它在三四线市场跑赢了所有外资品牌的精兵强将,成就名副其实的“本土之王”。这个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上铺市率最高的品牌,除了商超渠道的1000多家专柜以外,还拥有专卖店渠道的12000多家网点,这让它在外资鞭长莫及的第三条渠道有恣意发展的空间。30多亿元的销售,与宝洁旗下玉兰油品牌的在华业绩已相差不远。

    2001年丸美出世。在玉兰油、欧莱雅等品牌主体售价只有50—70元时,即以专业眼部护理品牌定位,切入中高端化妆品市场,用均价100元的产品挑战市场。十年来,丸美保持着年均100%以上的发展速度,其业绩于2010年顺利突破20亿元。它首倡的眼部专业护理概念,近年来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品类。同样,它分布于全国百货、精品店、美容院的8000家网点也为其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200—500元梯次价位的丰富产品线,让丸美在中高端品牌市场活得越来越滋润。

    诞生于2004年的珀莱雅,则在6年时间里成长为国内护肤品领域的Top3品牌,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冲劲。这位后起之秀有着强大务实的市场服务团队和精准的传播营销手法。以补水品类为切入点,借助“亲友团”全国撒网,成功利用明星代言和电视广告传播造势,用最小的代价成就了高幅度的品牌增值。

    而起步于2001年的卡姿兰,正在成为过去十年里可以引起外资“注意”的彩妆品牌。在追随美宝莲的过程中,卡姿兰撒下8000多个网点,成功占据了中国彩妆市场10%的份额。如今,已经找到“自我个性”的卡姿兰在不断提升研发实力的同时,正忙于充当起培育中国消费者彩妆审美观的角色。

    伟大的博弈

    “金砖品牌”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先于外资品牌发现并挖掘隐藏在“化妆品专卖店”渠道内的巨大商业潜力。

    十年间,10多万家化妆品专营店给民族化妆品提供了一片抽枝发芽的沃土。

    更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内“金砖品牌”的平均发展速度均保持在50%左右,而中国化妆品市场整体增速最高值方才27%,同期外资企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在20%以下。这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那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便开始在中国跑马圈地的外资品牌。以1989年进驻中国的玉兰油品牌为例,虽然拥有强大的宝洁帝国作为后盾,也仅仅从1997年开始扭亏为盈,它在中国的专柜网点也只有2000多家。相较于拥有数十年、数百年发展经验的外资品牌来说,中国“金砖品牌”们依靠内在性生长,兼收并蓄各方经验所取得的成绩,再一次有力证明了中国速度个中国力量,为中国化妆品的崛起和未来带来了更多惊喜。

    “金砖品牌”的领跑对民族品牌的基业长青有着标杆意义。首先他们开创并引领了一个新兴渠道的成长,在外资兵临城下的局面中,为中国品牌找到了突围方向。其次,在三四线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为洗涤品品类和美容化妆品品类打下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红色根据地”。当宝洁近期投资1.3亿美元在广东建立全球第二大渠道分销中心时,相信外资已经捕捉到了中国三四线市场的活力。如今外资品牌不断吹起下沉、下乡的号角,而中国品牌冲锋一二线市场的箭矢也扣到了弦上。

    更重要的是,“金砖品牌”在逐渐改变国际品牌以往所主导的品牌价值观,从国际化加速趋势上应运而生的是对本土美学文化认同程度的加深。更多品牌开始探寻具有传统美容文化的东方本草的秘密。同样以玉兰油为例,这个一直用“科技美丽”概念引导中国消费者的外资品牌,在十多年之后开始把品牌宣言改为“中国式美丽”。随着东方本草概念和本土审美文化的崛起,外资品牌对中国式审美观已经不敢小觑。“金砖品牌”的持续增长不但造就着企业实力的飙升,更为中国企业打破固有竞争秩序,获得市场话语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不仅证明力学的伟大,同样也展示了人类无限的主观能动性。当本土品牌在21世纪初不能在一线市场立足时,选择在三四线市场专营店渠道安营扎寨,并在这个渠道和市场发展出勃勃商机,让外资品牌诧异并心动不已之时,这不能不说是国产品牌的一次伟大博弈。

    将这四个品牌集合在一起,是一个超过年销售量80亿元,总网点达到37000个,平均增速达到50%的新兴经济力量。当其年销售总量超过资生堂或者接近欧莱雅集团年在华业绩之时,公众怎么能忽视“金砖品牌”所蕴含的品牌价值和商业潜力?怎么能无视他们做百年品牌、国际品牌的梦想?又怎能悲观地认为中国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生存?

    这些“金砖品牌”拥有比外资品牌更灵活的战术,更亲民的天然优势,也不乏专注于化妆品领域的热情和民营企业家所特有的活力与思维。他们或许只差更多消费者的理性认可,要等待的或许只有时间。

    拥有消费者的多寡,是衡量品牌价值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宝洁在全球已经拥有42亿消费者,计划在5年内再增加10亿消费者。欧莱雅打算未来几年内在全球博得10亿新消费者,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亚洲,中国无疑是实施该计划的重点地区。

    然而争取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改变形象档次,而是品牌的质量与内涵需要满足消费者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培育东方审美观和深化中国品牌的价值认同是一项集体工程,而非某个品牌轻而易举可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中国品牌拥有集体自律精神,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里,培养消费者对“国货”的信赖感。

    “未来三到五年,我希望见到三五个国内品牌成长起来,甚至是走出去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与外资品牌分庭抗礼,开创群雄并举的大场面。”在对四个“金砖品牌”的访谈中,这些掌舵人表述了同样的意愿。

    不要怀疑,在中国市场上,一个可与世界大鳄对话的中国品牌方阵初具雏形。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世界品牌之林,将活跃着中国民族品牌的身影。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