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28
  • 阅读量:16301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骆凯

    2011年7月15日,宝洁公司检测到某几批次漱口水产品微生物含量超标,宣布在全球召回超标批号的“欧乐-B”漱口水,其中有两款产品涉及中国内地市场。当日,媒体又爆出香港消委会检测到市面上17款知名品牌面膜含有可致敏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7月18日,台湾卫生署在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主剂配料中,检验出禁止掺入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此外原液中还有两项防腐剂苯甲酸、己二烯酸也超标。
   
    短短几天,几大国际日化及食品巨头相继陷入“质量门”,以品质和口碑作为品牌立足之本的跨国企业正在面临诚信大考。
  
    虽然宝洁声明此次属于“主动召回”,强调公司标准严格行事严谨,但召回环节程序繁琐遭消费者质疑为霸王条款,此前的召回诚意也大打折扣。香港方面涉及“对羟基苯甲酸酯”问题的欧莱雅、契尔氏、香奈儿、美体小铺等众多品牌则称,香港目前仍无化妆品含防腐剂的标准含量,以内地《化妆品卫生规范》标准作为参考,以上产品防腐剂含量低于内地上限。
  
     近一个多月时间,跨国企业就相继出现“塑化剂”、“防腐剂”等重大添加剂安全问题,这些敏感事件的背后不仅标志着专业机构检验检测水平以及化妆品食品行业指导标准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即跨国企业已经习惯于借助品牌的力量藐视一切。
  
     实际上,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防腐剂早就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用以防止微生物滋生,但是易过敏人群会因为化妆品或者食品中添加此防腐剂而引起皮炎或其他过敏性反应。对此,只要企业提前为大众普及相关知识,做到“及时、真实、全面、主动、双向传播”,就可能将“防腐剂”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但是多数企业不愿对消费者诚恳坦然地负责,因为他们自认为拥有品牌的号召力,时间和公关手段可以冲淡一切,而品牌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诚信却被企业束之高阁。

    毋庸置疑,未来市场将是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品牌之间也将进行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产品品质、企业形象、公信力和诚信都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的衡量标准。如果跨国企业总是要到品牌诚信开始遭受公众质疑才动用公关策略,并且多数采用官方声明来代替主动承担责任和道歉的处理方式的话,只会让公众对其一次又一次失去耐心,最终透支的是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因此,相比添加在产品当中的“防腐剂”而言,企业和品牌更需要保持诚信和公信力的天然“防腐剂”。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