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04
  • 阅读量:204
  • 来源|
  • 作者|杨烁 李惠华

读懂中国这本书
专访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镰田正志

      如绝大多数日资企业高管一样,镰田正志也钟爱着自己的条纹西装,面对访客和友人,总是谦恭且面带具有亲和力的微笑。但是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镰田正志也许是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文最好的一任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生活工作了近20年,他对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甚至超过了日本。
  从20年前中国女性几乎没有化妆意识,多数零售渠道不知道“资生堂”为何物,到20年后1000家欧珀莱百货店专柜、4000多家悠莱店、8000多家泊美店,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镰田正志几乎亲历了资生堂在中国从零起步到屡结硕果的整个过程。在他看来,资生堂在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功,除了坚持在本地市场研发高附加值的化妆品以外,更重要的是,既读懂深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更了解渴望美丽、需求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
  
      从仓库走出来的总经理

  1983年,镰田正志从法律专业毕业后,进入资生堂日本公司工作。对于大学刚毕业的镰田正志而言,如何理解化妆品事业呢?资生堂公司培养新人选择的方法是派驻物流现场(仓库)。
  从仓库担当起步,镰田正志开始了他在资生堂公司的职业生涯。而这第一份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给他带来深远影响。
  “化妆品的畅销与否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它都能通过订货数量的变化表现出来。”镰田正志告诉记者,最敏感地反映市场需求变化、商品销售变动的地方就是物流现场(仓库),在这里他学到很多化妆品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他今后的资生堂人生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作用。
  1994年,在资生堂逐渐成长起来的镰田正志被派往中国市场,担任资生堂丽源化妆品公司上海事务所所长,他去新加坡学了流利的中文写作和口语。“资生堂”三个字对于当时的中国仍然非常陌生,镰田正志第一次给上海第一百货化妆品负责人打电话时,对方还以为“资生堂”是药店的名称。
  “这并不奇怪,一个市场的成熟需要相当长的培育时间。”镰田正志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中国女性并没有化妆的习惯,但是一部分到国外考察和留学的中国人带回了资生堂的产品,这也为资生堂逐步走进中国消费者打下基础。

      “高级合资”模式叩开渠道之门

  在镰田正志进入资生堂丽源化妆品公司的同一年,资生堂在中国推出的合资中高端品牌欧珀莱进入百货店渠道。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专业的专柜美导服务、高端的品牌定位,欧珀莱品牌从北京国贸、北京赛特及上海第一八佰伴起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百货店渠道未逢对手。
  1983年,北京丽源日化厂获得资生堂技术支持,推出首个合资品牌“华姿”,其洗发水、护发素、发露三件套上市即引起市场抢购。三年之后,华姿品牌开始延伸至清洁霜、粉底霜、胭脂和唇膏等护肤及彩妆产品,再获成功。镰田正志认为,资生堂把日本尖端技术和成熟管理经验引入中国,通过合资形式推出全新品牌,这让资生堂公司在中国市场找到了成功的发展模式。
  1994年,全新合资品牌欧珀莱首创柜台式销售,进入全国主要城市的大百货商场设立专柜,并且建立当时最为先进的会员管理模式。当时中国化妆品市场只有高级进口化妆品Dior等和定位很低的国产化妆品,融合了先进营销理念、科技研发模式、本地化人才管理和低成本的生产系统的欧珀莱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具有压倒性优势,几乎不存在竞争对手。
  镰田正志告诉记者,欧珀莱诸多成功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创了“高级合资化妆品”领域,引导中国百货店渠道中高端化妆品的市场需求。
  2001年,资生堂旗下又一合资品牌泊美诞生,正式进入专卖店渠道,这是资生堂公司在对中国专卖店渠道经过多年考察之后的战略决策。“2000年,在中国部分区域有一些优秀的化妆品专卖店,但是整体发展很不规范,几乎没有一家与国际品牌有合作,与日本专卖店渠道存在很大差距。”镰田正志表示,资生堂在日本具有成熟的专营店运作经验,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2004年,泊美开始在专卖店渠道快速拓展网点,资生堂专卖店事业正式开始。资生堂公司在品牌形象、全国统一零售价和“专人、专柜、专卖”等经营理念方面的严格要求,给国内专卖店店主带来了不小的思维转变。代理商与店主深刻意识到,资生堂公司是真正重视此渠道的。代理商、店主与资生堂逐渐建立了互相信赖和依存的关系,泊美在专卖店渠道拓展势如破竹。
  泊美品牌的成功导入和拓展之后,2006年专卖店专有品牌悠莱诞生。悠莱不仅比泊美定位更高端,而且在经营管理专业性上全面升级。在市场方面,悠莱品牌采用咨询式销售方式指导与培育消费者。在品牌核心价值上,建立了通过POS机对销售、会员进行管理的先进会员管理制度,对销售人员展开每年4次专业培训,对经营者展开助其提升与扩大经营的讲座,形成了独一无二、细致专业的培训体制。
  由于是专卖店专有品牌,专卖店店主对悠莱更加全心投入、精心培育,并且无需担心会与百货店专柜形成竞争,悠莱也得到了专卖店渠道商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镰田正志表示,正是店主的信赖与消费者的选择使得悠莱品牌在7年间获得快速增长,成为专卖店渠道中高端领域的标杆。
  在镰田正志20年的资生堂中国市场工作经历中,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百货店、专卖店、药房等渠道中相继推出欧珀莱、泊美、悠莱、DQ、Za、水之密语、丝蓓绮等诸多成功品牌。
  
      沟通与创新突出重围

  随着零售渠道和消费意识不断发生变革,资生堂具备的传统优势正面临挑战。2012年资生堂财报显示,集团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了亏损,同时公司在华实现销售额907亿日元(约54.9亿人民币),同比微增1.8%,占总销售额的13.4%,占比仅增长了0.3%。
  2012年9月,资生堂销售受到了中日关系的影响,竞争品牌借此时机加大了宣传与投入,资生堂在百货店、专卖店、药房等不同渠道均面临着不同压力。
  随着中国一二线城市消费不断升级,欧美中高端品牌逐步掌控百货店渠道,欧珀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镰田正志表示,面对百货店渠道新的竞争格局,2013年、2014年资生堂将优先改善“肌肉型”经营体制,重点培育消费群基础最好的欧珀莱、悠莱,集中于部分地区展开优先投入与培育策略;提高管理体制的效率,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这一系列调整,资生堂在百货店渠道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由于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专卖店店主加大了对利润率的追求,另外中日关系导致部分顾客流失等,一部分店主的培育重点向其他品牌转移。针对这些问题,镰田正志表示资生堂将从两方面进行完善:首先,从顾客角度,开发更多符合顾客需求的全新优质产品,通过宣传、中小样派发、试用加强等方法加深与顾客之间的纽带,让顾客感受到资生堂产品的优良品质,从而成为忠实的顾客。其次,从专卖店渠道角度,进一步重视店主的心声,通过沟通让店主进一步理解优质的产品才是保证客源稳定的基本,通过优质产品的开发,提升客单价及连带购买率,帮助提升专卖店利润。
  在产品研发方面,资生堂始终坚持从效能性、感官性、安全性三个角度进行化妆品开发研究。目前,资生堂在中国的品牌分为五大事业部,分别在日本和北京的研发中心进行产品开发。其中,资生堂将独创的缓解老化成分DAA首次运用于悠莱系列产品中,Za根据中国女性肌肤烦恼与需求,开发出只在中国销售的菁采新生系列产品,DQ品牌则开发出解决肌肤问题的同时拥有美白和抗皱效果的全新产品。
  对于镰田正志而言,未来资生堂除了继续带给中国市场更多创新产品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努力使资生堂成为“最受欢迎和尊敬的企业”。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