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见习记者 肖悠頔
导读:后专供A类百货、秀雅韩布点二三线百货,蝶妆主攻专营店渠道,韩国企业LG生活健康在最近启动了对于品牌和渠道的系统大调整。近两年已经在“迎合”专营店渠道的蝶妆将逐步从二三线百货抽离,开启深度掘金专营店渠道进程,而高端品牌后和日化类品牌将得到更大的市场投入和扶植。
昨日(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于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发力比较有利,LG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比较明智,若政策能够很好落地,或能扭转其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的态势。
蝶妆撤离二线百货,主攻CS渠道
“对于蝶妆,我们将其撤离二线百货,保留三四线百货,主攻专营店。”周长磊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
对此战略调整,周长磊表示,早期LG是根据品牌来进行渠道管理,同一个品牌在百货和商超同时销售,管理方面容易出现混乱。此后,LG将按照品牌的知名度和基本调性来为品牌选择合适的渠道,对品牌进行部门和渠道的分类管理。
据介绍,该集团高端品牌“后”将会专供A类百货店,另一品牌秀雅韩由于市场知名度不高,将被定义为主攻BC类百货店的品牌,目前这一品牌80%为韩国进口货源。对于数量众多的专营店渠道,LG选择将售卖多年又有一定知名度的蝶妆重点来打造,集中精力将此品牌在一个渠道做好。
2012年,周长磊到任蝶妆品牌负责人,将原本集团在专营店渠道的多个品牌进行了整合, Hercyna海皙蓝,Minerva曼丽妃丝柔,carezone蔻瑞哲共用蝶妆LOGO陈列于一个专柜。经过两年的渠道整合,周长磊告诉记者:“蝶妆目前的百货网点多为三四线百货,专柜总数为370家,单柜月均销售10万元左右;专营店共计2000家,合作门店单月销售平均为6000-8000元,相对来说,专营店的总规模和发展势头更理想,蝶妆专营店渠道近年来的年均销售增速为170%。”
在他看来,相对本土品牌的灵活,外资企业的动作显得比较慢,但是发展平稳,更注重品牌力的沉淀及渠道的摸索。近两年,蝶妆针对市场现状进行了不少调整,降低供货折扣和加盟门槛,对渠道的利益分配政策也做出了巨大调整,提供的政策与本土品牌相差不多。另外,为了“占领”专营店这个日渐主流的渠道,蝶妆还定期给予活动支持帮助终端动销。
渠道模式的转变直接带给终端导购等资源配置提出了要求。据周长磊介绍,以后,在对BA的培训上,百货店和专营店有所不同,百货店导购的培训主要传播中高端品牌的文化,增强品牌认知度;而专卖店则更侧重于加强动销方面的培训,注重销售活动的执行、连带销售等技能的教育。
亿莎化妆品连锁采购负责人李建表示,蝶妆做出此次战略调整是基于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充分的考虑,这对于专营店渠道是一个利好消息。他认为,作为亿莎多年供应商,蝶妆有大公司的集团背书,产品品质过硬,加上懂得专营店运作的负责人,很期待看到品牌在渠道中更多的变化。
重点加大高端品牌“后”和日用品投入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2001年LG旗下竹盐牙膏就已经进驻了中国。这与另一韩国企业爱茉莉太平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差不多,而如今,后者的发展显得更顺风顺水。《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日前获得爱茉莉太平洋的官方数据是,其五大品牌组成的品牌金字塔在中国年销售总额已逼近26亿元,并保持这年均47%的业绩增速,这在外资企业一片萧条中显得很是亮眼。
对此,周长磊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发展整体发展势头较好主要是科研能力、市场敏感度、时尚概念的创造和传播以及对新推单品的超前宣传。“市场上是不缺韩品的,缺的是长久的韩品”,在他看来,韩系军团在整个市场中占据很强的优势,但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周期,对多数品牌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得益于韩流文化影响,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有着良好的背景。周长磊透露,LG生活健康旗下化妆品类目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整体占比不够大,但是从品牌自身增幅来看,还是较理想。据悉,从LG对高端品牌“后”今年前十个月的销售统计看,月均销售增长比例高达137%。
“未来,集团会加大对高端品牌后和日用品中国市场的投入。”周长磊说,后现在百货专柜数不足一百家,月均销售30万元,有很多需要拓展和提升。
关于集团整体的战略,周长磊透露该集团虽然放弃了对伊丽莎白雅顿的收购,近期不会有大的品牌架构调整的动作,但不排除收购一些擅长专营店和百货渠道的品牌。周长磊同时还认为,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于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将带来利好,尽管目前第一轮涉及仅涉及电子和农贸类,但后期政策推进的幅度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