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16
  • 阅读量:83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何辰

“每一个借助优衣库事件进行传播的品牌,都是愚蠢的”。因为一个“试衣间”引发的广告伦理大讨论在营销圈也受关注。


CBO记者 何辰
 
有关借势营销,有一种说法:光太弱,不能照亮你,不值得借;光太强,可能控制不住,一不小心把自己烧焦了。可见借势对“度”的把握很关键。

7月14日23点,“北京三里屯优衣库”事件覆盖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介平台。2小时后,微博热搜TOP8里,有7个为相关事件搜索,搜索次数达到400余万次,且搜索次数占总次数的98%;截至7月15日11点30分,新媒体指数平台关于该事件的文章已有200余篇,热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两小时内破万。

“炸锅”的不仅是万众一心的“求视频”,各品牌也没闲着,众多“借势”的文案纷纷出炉扩散,包括此前颇受争议的“神州专车”和“魅族”,以期博取眼球和关注度。一向被认为是“借势营销标杆”的杜蕾斯品牌,即使在处于“噤声”的状态之下,仍不可避免地登上微博热搜榜。

此前,每一次“热点”出现,被誉为“借势营销鼻祖”的杜蕾斯品牌,均能以最快速度做出最具创意的借势营销,树立标杆形象,由此,一大批中小企业,逐渐掀起愈演愈烈的“借势”风潮。然而,这一次杜蕾斯却表示,“我们不借”。

杜蕾斯官方微博营销策划团队负责人直言,有关优衣库这件侵犯隐私权的热点营销“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

总结看,一个社会热点出现,采取该有动作的5个原则应该是正向的,是与品牌关联的,是合理合法的,把控受众的情绪,抓住关键时间点。

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此前不久的“神州专车黑uber”事件,神州专车获得了足够关注,也获得了足够争议,甚至得到了刷屏般的“卸载神州专车软件”的抗议。

不论是专车事件,还是优衣库事件,争议核心之一在于,是“借势”还是“恶意”?全民参与的自媒体、碎片化高速传播时代,借势营销的“底线”又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而在执行中,有的确实快速得到效应,有的却惨成“炮灰”。

7月15日下午,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突然风向急转,热点变成了“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特写”,微博段子手、各品牌纷纷展开了有关冥王星的新一轮碎片化即时营销,包括向来反应迅速的化妆品品牌雅丽洁、自然堂和韩束、一叶子。

  

而百度热点相关的“寻找美好的 总能超越荒谬的”借势文案,更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大赢家”。这一文案,配以两组数据,同一天,关于冥王星的搜索22.9万次,关于优衣库的搜索4.48万次。

这一次,依然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和眼球,却没有了争议和屏蔽。

跟,还是不跟?利益面前,总会有纠结者。借用一句笔者认为比较经典的总结:不是每一个热点都要抓,宁可放过不能犯错。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