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笔者在河南长葛走访佰草集的第一家县级市场专卖店。这家当时已经开业四年的店铺,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是佰草集在全国最成功的县级市场专卖店。然而佰草集在2011年前后却一直在缩减专卖店网络,并把重心转向了百货渠道。
丁加林
2009年,笔者走访河北的县级城市,一家雅芳专卖店的老板向记者诉苦,雅芳的直销员和专卖店之间的货品、价格体系的矛盾,让她的经营举步维艰。这一自始至终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矛盾,被认为是雅芳在中国陨落的最重要原因。
即便是被公认为当前最成功的单品牌店悦诗风吟,曾经也经历了不小的困扰:以进口为主的产品满足不了单品牌店对SKU的需求,而且也缺乏足够的性价比。
从雅芳开始,国内外化妆品品牌和企业一次次地尝试在中国市场上开出单品牌店,但无一不历经各式各样的挫折,遇到各种困难。
失败的例子如此之多,单品牌店在中国还有戏吗?
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首先是单品牌店固有的优势。与化妆品综合店相比,单品牌店渠道和品牌的利益捆绑得更紧。这意味着单品牌店能够最好地贯彻和执行品牌的意图,对于品牌的宣传展示、理念的传递都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讲,单品牌店相对综合店,其消费体验的“天花板”更高。
其次是化妆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少数大的化妆品企业形成并占据足够的市场优势。这种优势反过来也会促进单品牌店的形成。毕竟对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来说,单品牌店是一种近乎理想的渠道。从商品流通的效率来讲,单品牌店理论上也比综合店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市场很复杂,同时也一直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商圈业态为例,从三四线市场到一二级城市,从步行街到摩尔城,商业业态极为丰富。这种丰富的商业业态,为单品牌店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西方有一个极为著名的定律叫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有一个核心的论断,就是“凡事可能出错的,必将会出错”。这个定律本来是形容一种事情趋向变坏的心理效应。不过此时改一改,拿来套用对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单品牌店分析,也是合适的。中国既然有单品牌店生存的土壤,单品牌店的种子必然会生根发芽。
中国商品流通环节的冗长,历来被不少业内人士诟病。从经济学社会福利进步的角度,我们也希望更高效、体验更好的单品牌化妆品店渠道,能够早日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