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到2016年初,天虹商场提出“回归零售本质”的转型思考。而想要轻松转型,首先要解决效率和人本两大问题。于是,天虹开始了购物中心化、商品主题编辑化和数字化转型。在8月19日的中国化妆品百货渠道建设高峰论坛上,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毅做了《新零售 新天虹 新体验》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CBO记者 吴思馨 整理报道
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零售企业,天虹商场目前在8个省份、20个城市中共开设了71家大型商场,1家独立超市和164家便利店,总营业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6.9万人,其中,自营员工达1.6万人。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毅
目前,天虹商场拥有天虹和君尚两大品牌,目标分别瞄准中高端和高端人群。但即使是这样一家全渠道、多业务的老牌企业,也要经历消费升级的阵痛。
2015年底到2016年初,天虹商场提出转型思考,即“回归零售本质”。侯毅认为,百货公司要想轻松转型,首先要解决效率和人本两大问题。
>>> 如何回归零售本质?聚焦效率和人本问题
与全国百货业一样,天虹商场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背景下,也经历过很多挑战并出现增速放缓情况。侯毅认为,这种挑战并不意味着和另一家百货的面对面竞争,而更多来自于线上,甚至还出现过连对手都不知道是谁的迷茫期。
于是,在2016年初,天虹商场提出转型的思考,即回归零售本质。而这个问题的核心,一方面是解决效率和人本问题,造就平台效率、供应商效率和顾客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则是如何洞察、了解消费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天虹商场发现,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的进步,世界开始呈现出多元价值观,相应的,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都开始体现。
不仅如此,天虹商场还发现,与以往相比,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因此,侯毅认为,在运营一家门店时,应该重视门店与消费者的精神连接,包括他们向上向美的体验、个性小众的需求。
对此,天虹选择通过提供优质生活解决方案的体验式+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来实现更有效率、更加人本的新零售和业态的差异化。天虹零售价值的重新定位包括业态差异化、卓越的运营和顾客亲密。
转型一直在进行,它背后离不开对零售本质的认知。
>>> “三化”转型进行时,天虹2017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31%
在经过向哪转型、如何转型的思考后,天虹商场提出“三化”转型策略。
第一是购物中心化,天虹重新对自己进行精准定位,打造高颜值空间,增加体验项目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包括在视觉上、感知的改变。
第二是是商品的组织编辑化,打破原有按照商品属性组合的品类布局,将零食、彩妆、文具,重新组合,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场景需要。进行精准定位、高颜值的场景打造。在商品结构上,天虹强调供应链重塑。通过自营业务和联营业务的错落搭配,打造差异化业态。目前,在其百货自营业务中,有品牌代理、品类集合馆和应季应节快闪店(临时代销)三大模式。在百货联营业务中,则有全渠道专柜、商品主题编辑(如Rain.eye等)、共享顾客及销售数据,深度联合生意计划等。
第三是数字化,就目前来说,天虹商场实现的数字化运营包括智慧停车、营销引流、主题提案、手机自助买单、专柜PAD收银、购物评价、天虹到家、服务评价、线上退换货等等。侯毅表示,数字化给天虹商场带来了非常多的改变,做到了营销升级、环境升级、商品升级而服务升级的精准定位。
同时,为了差异化竞争,天虹还推出了四大新品牌。首先是民治天虹——深圳首家花园式的购物空间;其次是COOL+——目标定位为90后、年轻人(大学生)酷嗨潮玩的集中营;然后是Discovery——为80后年轻力量女性量身定制时尚;最后是CC MALL——YOUNG +FAMILY多彩潮酷的城市乐园,是一个百货与购物中心高度融合的产品。
侯毅总结到,天虹商场的改革以精准定位为中心,进行环境升级、营销升级、商品升级、服务升级四位一体,以数字化为两翼,同时与外界进行跨界融合,加强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最终达到精益运营、重塑供应链、洞察顾客的效果。她透露,得益于过去一年中的种种改革,天虹商场2017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同比去年增长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