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07
  • 阅读量:803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李建子

巨额收购大伤元气,庞大的供应链管理挑战,让科蒂犹如困在窄巷里的大象,难以灵活转身。新上任的首席供应官会是改变困局的“天选之人”吗?

日前,因为庞大美妆品牌矩阵难以“消化” Coty科蒂集团任命Richard Jones为新的全球首席供应官,并任命他为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任命已111日生效。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新职位上,Richard Jones将负责生产、规划、物流和分销,而采购仍将是一个独立的专门机构。他将向科蒂集团首席执行官 Pierre Laubies(皮埃尔•劳比斯)汇报工作,工作地点将设在阿姆斯特丹。

 



据悉,Richard Jones拥有30年的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经验,此前曾担任美国胶囊咖啡机生产商Keurig的首席供应链官和执行委员会成员。在担任该职位期间,他负责全球产品供应,并监督Keurig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而在加入Keurig之前,Richard Jones在欧莱雅集团工作了18年,从事运营、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工作。更早之前,他曾在联合利华任职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

 

我们很高兴Richard Jones加入我们的团队,他的经验,尤其是在美容方面的经验,将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皮埃尔•劳比斯表示:“这项任命是支持公司正在进行的转型和未来增长战略路线图的重要一步。降低供应链复杂性和成本,将推动品牌运营领导力,并释放再投资和利润扩张的机会。”

 

 


2014年开始,科蒂斥巨资陆续收购了包括宝洁41个品牌在内的近50个品牌。科蒂董事长Bart Becht曾公开表示,希望借助巨额收购,达成科蒂业绩翻倍、冲刺1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跻身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之一。201610月,科蒂宣布与宝洁的交易完成,这41个品牌的业绩将合并计入科蒂2017财年的财报中。也就从这一年开始,科蒂净利润从下跌步入亏损,且亏损面一步步扩大。

 

一下子“吞”掉这么多美妆品牌,显然对于这个“香水大鳄”而言有些力不从心。庞大的品牌矩阵很快让科蒂陷入泥潭,因无法有效整合品牌,导致公司供应链大规模失调所带来的影响不断加深。科蒂意识到必须加快整合收购的品牌,提升盈利能力,但几次提出复苏计划,变换发展重心,一波接一波的管理层大换血,都未能改善科蒂的整体业绩。

 



去年末,科蒂进行了管理层换血,新任首席执行官Pierre Laubies、首席财务官Pierre-André Terisse、首席全球供应官Luc Volatier 和大众美容业务的新首席运营官Gianni Pieraccioni 成的新管理层在今年7月份发布重组计划。

 

当时,该计划明确指出,2020-2023财年的重组计划预计花费6亿美元。在此期间,集团总部将从纽约迁至具有贴近主要市场、成本效益高和税务稳定等相对优势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整体架构也将在目前以产品划分的大众美容、奢侈品及专业美容三大部门的基础上增加EMEA 和美洲及亚太地区两个地区性商业团队,而且除专业美容部门外,每个部门、团队都已任命了新的负责人。

 

在今年8月提高了年度收入预测后,该公司在10月宣布,正在考虑出售其专业美容部门和相关的美发品牌以及在巴西市场的业务。科蒂集团方面称,出售股份所得的任何资金都将用于偿还债务,多余的现金将直接流向股东。

 

科蒂频繁换帅和管理结构的变动,或多或少会影响决策速度和执行效率,尤其是随着中国电商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想提升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区市场的业绩,科蒂要走的路还很长。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