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23
  • 阅读量:28367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杨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就从21.6%迅速下滑至15.5%,消费群体日趋理性,追求商品高附加值,低线城市消费力增幅开始超过一二线城市。“十二五”期间,零售流通业也将朝着商品高附加值、资源战略整合、向低线城市扩张这几大主要方向变革。
  
    百货店,这个舶来品的英文为Department store,原意即按部门管理的商店。随着中国城市消费特征的巨大转变,仅仅围绕知名度的日趋同质化的商品部门管理经营模式正日益面临挑战,在高端消费和多元化经营兴起的背景之下,百货店与化妆品等高附加值品类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2010年,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中,高端消费同比增长了23%。许多高端百货店引进茱莉蔻、欧舒丹、科颜氏、悦木之源等高端差异化品牌之后,化妆品销售额普遍占据整店10%以上。凭借高附加值的品牌结构,以及“最大限度让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部分百货店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市场站稳脚跟。
 
  然而,在这场百货店升级战之中,并非全部都是赢家,有些百货店从最初的区域市场领导者逐步沦为边缘化的角色。
 
 1996年,无锡新世界百货以一线高端形象的定位入驻中山路商圈,成为中高档消费的象征。但是,随着八佰伴、大东方等百货店的转型升级,新世界百货的原有优势逐步削弱。为转变颓势,2009年年中,新世界百货转而“变身”为时尚馆,引入ZARA等多个年轻时尚品牌,原先的BALLY、万宝龙等高端品牌则相继撤离,新世界由此失去原先的高端地位。由于定位模糊,人气下滑,客流猛降,无锡新世界百货此后经营日益惨淡。
  
    上世纪90年代,新世界百货一直领跑沈阳高端消费市场,但是2006年以后,随着卓展、西武和美美等高端百货的强势进入,新世界百货原有的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大军压境之际,新世界百货反应过慢,原有顾客群也逐渐流失。2010年,包括娇兰、迪奥在内的多个高端品牌相继从新世界百货一店撤柜,化妆品销售陷入历史低谷。
  
    经过近10年的投资和发展,新世界百货在武汉共开设了6家分店,分别在各自的区域中确立了高端和时尚定位。然而,由于商品种类、品牌未与周边其他百货店形成差异,加上自身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不成熟,未能坚持自身核心定位,最终造成新世界百货武汉中心店和武昌店在近期重演了化妆品全面撤柜的“定位调整之变”。
  
    近几年来,新世界百货在国内多个城市或定位模糊,或转型失败,或大规模产品撤柜,尽管这些经营的失利并非典型案例,但却足以为鉴。
  
    作为港资百货店的代表,新世界百货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端品牌,形成品牌效应的策略一直在业内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
 
 然而,当商圈内的消费特征发生变化之后,成都王府井百货迅速转型高端百货成为区域领导者,卓展百货通过高端消费文化的输出特立独行,重庆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全面改进软硬件环境,脱胎换骨成为一线品牌定位的高端百货,武汉广场售卖服务和“微笑”,位居全国单店利润前三甲,新世界百货的调整升级之路却乏善可陈,定位频繁变化、缺乏有效服务等“硬伤”,是导致其频频失败的主要原因。

    事实证明,以高端品牌、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为战略导向的百货业态,在盈利能力方面将明显超过大卖场、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百货店和化妆品在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和同质化的当下,也必须增加自己的附加值和差异化个性,才能成为这场变革中的最终赢家。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