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3-02
  • 阅读量:33952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张彩娟

    无论是洋马甲风波,还是免费送浪潮;无论是细分市场,还是追求差异化概念,在近几年上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保养型护肤品无疑担当着主角。相比之下,一直不太“高调”的功能型化妆品则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嗨”,并不被业界所关注。
      
    然而,“屋外冷静屋里热”,从美白到祛斑,从除皱到脱毛,中国功能型化妆品市场经历了一拨又一拨的热点。脱毛产品这个曾经被称为“补充类产品”的季节性品类,日益在终端市场表现出上升之势。
     
    据权威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在未来3~5年内中国脱毛产品市场会以3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目前中国大陆市场的家用脱毛产品渗透率仅有12%,可见脱毛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上升幅度。

    二“争”局面

       对于中国脱毛产品市场目前的竞争情况,专注脱毛产品研究20多年的广州玛贝拉化妆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简劲华告诉记者:“可以用两个‘争’字来形容,一个是中外之争,一个是兄弟之争。”
     
    与护肤品市场上国际品牌的强势气焰一样,中国脱毛产品市场的国际大品牌也虎视眈眈,其中国际脱毛产品第一品牌薇婷就是典型代表。相关人士估计,仅薇婷这一品牌在中国脱毛市场的份额就可以占到一半。
      
    “目前我国脱毛行业实际的销售额与市场容量相差甚远,这与行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据简劲华介绍,2011年,国内的脱毛产品市场才刚刚从成熟期迈向发展期,而欧美的脱毛产品市场早已经过发展期进入了稳定期。“所以中国的脱毛产品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国内脱毛产品市场的中外之争除了表现在市场份额上,渠道也是各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简劲华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脱毛产品市场的渠道竞争呈现着一个交错的状态。
      
    “国内脱毛产品品牌的渠道主要是采取代理商模式,通过各地区的代理商对接各省市的地方连锁专卖店。而薇婷的主要渠道则是屈臣氏、万宁等全国性专卖连锁店。”简劲华称,随着中国脱毛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国内品牌开始纷纷进军屈臣氏、万宁、莎莎等薇婷的“主场区”,抢夺大型连锁专卖店的资源。
      
   “薇婷也正在慢慢调整渠道组合,开始向各地区的终端店进行渗透。”无论是国内品牌“自下而上”式的渠道战略,还是国际品牌“自上而下”式的渠道拓展。抢占终端市场是目前国内脱毛产品品牌的“当务之急”。
     
    对于国内脱毛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简劲华自信满满:“竞争主要来自于玛贝拉体系内部的各个化妆品公司。”据简劲华介绍,虽然玛贝拉、洛菲、尚朵等国内专业的脱毛企业是同一个老板在经营,但是各个公司都是独立运作的,兄弟品牌进入市场同样面临激烈的内部竞争。

    专卖店或成为主渠道
    
    目前化妆品行业中,精品店渠道特别是大型连锁化妆品店已经逐渐成为渠道发展的主流,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众多日化线品牌逐渐认识到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重要性,纷纷进军该渠道;另一方面,专业线品牌也开始开发终端渠道的产品。脱毛产品企业也不例外,提升专卖店渠道的比例被纳入各脱毛产品品牌的战略规划之中。
     
    据简劲华估计,薇婷目前的专卖店渠道可达到80%的比例。玛贝拉的销售渠道也主要集中在化妆品专卖店,占比70%。国内另外一脱毛产品品牌诗瑞50%的销售额也来源于化妆品专营店和药店渠道。
     
   “脱毛产品的市场渠道不仅仅是趋向专卖店,而且会更加青睐大型的全国性连锁系统。”
     
   简劲华告诉记者,脱毛产品进入大型的连锁系统一方面能够较好的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另外,大型连锁专卖店在脱毛知识的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会更加专业,能够准确的去引导消费者。
     
   “相比护肤产品来说,脱毛产品使用起来会复杂很多。此外,目前中国消费者对脱毛产品的认知度并不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简劲华认为,脱毛产品的复杂特性和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度使得脱毛产品需要一个能够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而专卖店强大的引导和服务优势则正好与之匹配。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