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9-26
  • 阅读量:1110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朱兴琼

    东莞,这个身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对世界经济的每个细微变化都更显敏感。因此,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对其造成重创,对本就抗震力较弱的东莞化妆品店而言,这几乎是致命一击。而如今,经过五年休整,东莞化妆品店涅槃后期待重生。  

    转型之痛

  走访东莞市场,无论是代理商还是专营店店主,谈及东莞日化市场必谈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城市转型,对他们而言,这是集体的“伤口”。

  东莞,以制造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消费主力,但2008年,东莞开始城市转型,将一批劳动密集型、污染严重的企业往外迁移,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城市人口迅速减少,而人口这正是零售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之前只要店面靠近一两个工厂就能活得很滋润,但一夜之间这个工厂就倒闭或搬离了,门店就得关门。”回想当年,东莞雪缘美化妆品连锁总经理黄雪刚长叹一口气。

  2007年之前,雪缘美拥有200多家加盟店,绝大部分门店都赚钱,但2008-2011年,雪缘美不仅损失了近百家门店,且很多门店都不再赚钱,大有“辛苦打拼许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专营店难,代理商更难。作为东莞地区最大的代理商,东莞盈庄美业梁华盟回想当时也觉得“非常非常难”:一方面,门店迅速倒闭,网点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门店的钱很难回收。一时间,整个城市裁员、倒闭、关门之声不绝于耳。 

    重生艰难

  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对东莞专营店而言,此时说这话还为时尚早。刚经历了一场浩劫的他们,还没缓过神来,却发现内部问题更为严重。

  之前一直风行的前店后院模式逐渐走向畸形,后院产品假货泛滥,宰客现象愈发严重。伴随城市的转型,这一模式逐渐被人们摒弃,经营品牌、做好服务成为突围之路,但同质化现象却愈演愈烈。

  “你看了一家店,就等于看了其他两千家店”。对于同质化,黄雪刚如是表示。并且,东莞城市很分散,28个镇,4个区,市场很难操作。而东莞绝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店,密度极高,属于小店小产出的模式。

  经过多年野蛮生长,东莞化妆品店数量惊人,但这种小店也注定了其抗风险能力太弱,与大连锁相比,毫无竞争力。

  怎么办?此时东莞专营店主才发现:是时候,跟以前的高毛利说“再见”了。

    寻找出路

  通过几年城市转型,如今,当地的专营店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就如同店主们所说“就像饿惯了的人,习惯就好。”但他们却从未放弃努力。

  雪缘美的办法是转变模式,由以前护肤品专营店转变为现在的日化精品便利店,将品类做得更丰富,明显与百货商场形成差异。而在与超市的竞争中,黄雪刚表示:“超市不会重视香水,我们把就把香水做好;商超做的是传统洗护,我们就做专业洗护,慢慢进行品类分割,形成差异。”

  这样的结果是,“最终你可能60%的产品和超市相同,但40%的商品不同,那么通过60%的大众名品去导入客流,通过40%的产品达成60%甚至更高的销量。”黄雪刚如此解释。雪缘美拥有150多家加盟店,该店的这一做法无疑对当地专营店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梁华盟也一改往常的大规模促销,开始做会员日活动。通过帮助门店认真梳理会员,做好会员管理,提高单店产出。虽然东莞人口的高流动性导致会员流失率高,但做好会员管理,仍能在一定时期内为专营店带了可观的销量。

  而对于东莞专营店未来的发展,黄雪刚预测,接下来的两三年,东莞专营店会继续洗牌,现有店铺可能还会再倒闭一半,这也是雪缘美改变经营模式的原因所在,“做平价量贩的便利店,让消费者自己去选,回归零售本质”。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