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2-03
  • 阅读量:1690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张曦

“不迷信最好,只要最合适”
——专访阳狮广告广州公司总经理刘瑞政

    从事广告创意二十多年,曾经服务多家国际品牌广告公司的阳狮广州总经理刘瑞政此次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广告业从‘销售时代’起步,走过迅猛发展的二十年,之后又在不断探索与磨合中走过‘品牌时代’十年。现如今,全球经济遭遇严冬,如何强化消费者的信心是营销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广告创意必须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化妆品报》: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身处经济“晴雨表”的广告业,并作为4A广告公司,你们在今年有哪些调整?

    刘瑞政:众多广告主在大幅削减广告投入的同时,对广告创意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在有限的广告投放中争取效率的最大化。

    不怕不景气,就怕不争气。做为创意型公司必须求变务实,适时推出颠覆传统的创意概念。我们不仅仅只成就一个品牌,而是要成就品牌的感染力,因为只有消费者被感染了,愿意对此进行口碑传播,才是品牌的真正拥趸者。也就是说,具有感染力的行销,首先要锁定受众群,通过独具创意的形象与活动,吸引各界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实现品牌最有效、最大化的传播。

    《化妆品报》:对于受影响较小的日化行业,您认为外资和国内品牌在广告营销方面各有怎样的发展轨迹?又分别具有哪些差异性特点?

    刘瑞政:日化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广阔。

    对于外资品牌,它们中有一部分正朝着更加高端、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继续体现其国际化的高贵身份;而另外一部分已经被“中国化”的外资品牌,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消费者、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它们正在体现“中为西用”的特点,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草本类汉方系列产品,以缩减消费者对新品的认知期,并达到快速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本土品牌主要走三条路:一是以模仿国际品牌为方向的“崇洋”之路;第二是创立具有独特创新风格的品牌,其中如佰草集等以本土化、中国化为特色而定位的品牌;另一类则是以渠道创新为特色的本土品牌。

    《化妆品报》:如今,阳狮已开始服务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与之合作过程中,又是如何服务于此类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企业?

    刘瑞政:国内日化企业最大的特色在于:渠道为王。

    本土企业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个性特色极强,反应灵活。因此它们前期关注的对象或许不是外资品牌所重视的终端消费者,取而代之的是渠道商。因此,针对本土企业,在战略上,我们会首先把代理商、渠道商这个环节放在首位,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想法,再进行综合判定。其中,经销商大会则成为我们收集这类“素材”的关键时机,其中,通过与终端门店老板交谈,了解他们对品牌形象、卖点、传播方式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这个被称为“品牌建立前哨站”的环节对于本土品牌前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化妆品报》:您如何看待80、90后这一消费群体?而本土品牌在网络、手机等这类新兴传播渠道及传播策略等方面更需要重视哪些问题?

    刘瑞政:80、90后这一年轻的消费群体,会通过自我判断的能力,理智地看待品牌,进而有选择性地购买。因此,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已不限于国别,不一味崇洋,相反他们更具有民族情结。因而,本土品牌应该不再需要借“洋外衣”包装自己,也不需要用5000年的文化武装自己,品牌之间最终拼的是给予消费者的一种心理需求。

    而这种心理需求的培养,需要企业储备并塑造品牌的软实力,而这不单指代言人、包装、形象等,而且还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运用新媒体——短信、网络等信息平台,通过口碑营销传播方式,全方位接触核心消费者,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化妆品报》:在行业中,“与4A合作,总归是贵的!”这句话,“拦截”了不少有意愿与你们合作的本土日化企业,你们怎样看待这个矛盾?

    刘瑞政:不要迷信最好最棒的,只要最合适的。根据企业自身的愿景、实力,在自己的资源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伙伴,才是最有利于企业稳步发展的。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