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29
  • 阅读量:70689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覃雪花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
  
    盘点这一年,化妆品市场无疑精彩纷呈。不论是高层换帅还是强化管理阵营,不论是渠道渗透还是合作的深化,不论是基于安全考量还是规范市场的法规颁布,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这一系列的革新为2011年埋下了不少伏笔。

    换帅添将小心忙

  换帅还是添将?一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戏,欧莱雅唱了几个月,终于在10月20日落幕。
  
    这一天,欧莱雅中国正式向媒体公告其添将决定:盖保罗继续担任总裁一职,原欧莱雅集团大众化妆品部欧洲区总裁贝瀚青被任命为欧莱雅(中国)分公司的CEO。这个向来自豪于其领导稳定的公司,开始了它13年来的中国区首次最高领导架构的变动。
  
    虽然官方的理由是“从工作量和高速发展的强度考虑”,但终究抵挡不住外界众多的猜测。从集权走向分权,欧莱雅中国接下来的整合发展,所需的恐怕不仅仅是时间。
  
    传闻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出现了,而欧莱雅却直到10月20日才发出公告,可以看出其对这一任命极为“小心翼翼”。甚至有舆论揣摩,正式接任之前,贝瀚青曾在华南市场低调视察,就是为了探测市场反应,以规避变更可能带来的意外风险。
  
    这样的戏码和手法,如果够细心的话,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去年资生堂在中国也做了同样的“过渡性”权力更替。
  
    低调者还有雅芳,这个今年在中国饱受磨难的直销巨头,在“五•一”期间悄然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命,前拉丁美洲地区总经理奥多内兹被任命为雅芳中国总经理,以替换因“贿赂门”被调查的高寿康。
  
    看起来,宝洁今年的换帅要坦然得多。早在3月就有公告预示,一进入5月,李佳怡的离开和施文圣的接任自然是水到渠成。接下来,施文圣——这个原任宝洁西欧区洗涤用品副总裁将带领宝洁走向何方?他是否会继续并能将宝洁利润主要来源扭转向美容业务一块,并建构起高端美容优势?这备受外界关注。
  
    的确,几大跨国巨头对中国市场不约而同的换帅和添将行动,优或劣,目前尚无定论。在本报记者与广西当地百货的对话中,大多数负责人都表示“品牌换帅添将的高层变动,影响不会那么快显现出来。”

    策略推进新扩张

  没错,跨国企业都喜欢在换帅时强调“人事的调整并不影响在华既定业务的开展”,听上去真的很不错。
  
看起来,很多企业在换帅或添将后的战略似乎真的也能一脉相承。比如,欧莱雅的新“魅力联盟”推进,并没有因高管变动而受影响;资生堂的专卖店计划,至今仍是如火如荼地展开;而雅芳,它在奥多内兹上任前夕公布的中国全直销策略也将会继续。
  
    事实呢?
  
    在这些“一脉相承”的政策之外,新帅大多会有自己的领导风格。当然,为了保持稳定和谐的局面,大政方针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尤其对那些时势战略,不仅会一如既往地推进,往往还会将之发扬光大。
  
    于是,2010年跨国公司们的策略出现了很多“不约而同”。
  
    在电子商务领域,宝洁、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企业都积极跟进,建设多元化的网购平台。与此同时,它们在营销上对网络的借力也是越来越多,毕竟,以亿计数并不断递增的中国网民市场太具诱惑力了。
  
    不过,电子商务还只是企业渠道扩张上的小小共识,无疑还有更多的“英雄所见略同”之处。见识了资生堂在专卖店尝尽甜头后,欧莱雅开始对此渠道“虎视眈眈”,慎重试水不久后,便开始了大举进攻。
  
    有意思的是,在欧莱雅启动新“魅力联盟”,全线下沉大众市场时,资生堂也开始了它的百货“反渗透”。
  
    “资生堂正在尝试将悠莱推向百货”,本报记者近期从广西资生堂代理商处获悉,资生堂希望借鉴泊美的成功经验,顺势将悠莱导入百货,以弥补其在百货渠道中档层面的缺失。
  
    这么多的“不约而同”?因为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在中国市场上扩张、扩张、再扩张。为了更好地扩张,很多品牌又不约而同地选择和连锁百货结成战略联盟。比如宝洁日前和广百股份签署了“一年1亿、三年2亿”的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在此之前,欧珀莱和万达旗下万千百货也达成了类似合作。

    多法规净化市场

  扩张显然还在继续。
  
    可是,在“中国市场太大了”的惊叹之后,往往还有叹息相随,那就是“中国化妆品市场有些乱”。
  
    混乱无序的市场显然不利于品牌和渠道的发展。为此,近几年来,在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家各项化妆品相关法规也陆续出炉,并力求与时俱进。
  
    今年以来,这样的法规层出不穷。就在12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严查药妆、化妆品,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标识和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夸大宣传、使用医疗术语的违规行为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之一,切实加强对化妆品标识和宣称的监管。
  
    此前,本报也陆续对化妆品防晒指数标注不得超过30+、化妆品产品成分标识全标注、进口化妆品申报新规以及海关总署的“54号令”等相关政策进行过解读。这些法规的出炉,被认为是国家政府层面开始对化妆品市场有了更大作为,其目标在于净化中国化妆品市场,推进市场的安全化、透明化以及有序化建设。

    毫无疑问,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法规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