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冲击、消费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百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转型升级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百货应以商品为主导,打造千店千面的终端市场,从而满足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的核心价值。但如今,在中国一二线、中高端、东部主要的核心城市供应链主导时代已经逐渐终结,变成了消费者主权时代。
基于此,在第17届中国百货零售业年会暨商业创新峰会上,和君商业零售事业部负责人丁昀提出了两个行业论断:一、未来20年中国百货业是最好的黄金时代;二、现有的传统百货业在未来的5-10年内,80%将被迭代。
论断的背后,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在百货行业黄金时代来临的同时,现有传统百货和零售业的发展势态和战略形式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那么,面对急剧变化的新时代消费环境,百货行业想寻求转型提升,力求长久发展,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呢?
峰会上,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白凡、南京新街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苏杰、北国股份新百纲常总经理刘隽、新悦商业创始人原KDD战略规划总经理王玮、北京亿百万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原王府井集团副总裁兼CIO刘长鑫五位业内人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实践给出了百货升级的核心要点和建议。
1
外部:多维度竞合,建立共生共赢生态圈
“我觉得现在百货竞争环境变化非常大,原来可能是平面的,或者两维的企业竞争,现在应该是三维四维或者更高纬度跨界的存在,这不是竞争的问题,这是竞合的问题。” 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白凡在大会上讲道。近年来,百货市场逐渐萎缩,渠道话语权越来越弱。除了内部原因外,百货与外部商圈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共生才能共赢。在百货升级转型的路上,全国不少商业项目不是在进行单店升级,而是在进行“商圈保卫战”。
“一个商圈之所以叫商圈,它的存活很重要,这个商圈任何商业的逝去对这个商圈都是灾难性的损伤。所以一个商圈里先要共生再要竞合,共生是先强大起来,先能为商圈导入独有客流,才有资格跟其他商家共享商圈原有的客流,共生、竞合”,丁昀总结到。
以北京公主坟商圈为例,作为一个一线城市传统商圈的次主力卖场,操刀改革者白凡认为,公主坟商圈应该从整体出发,同商圈内三家商家企业共同改造和提升整个营商环境,而不是从公主坟总店的个体去考虑如何跟别人竞争,应该是共生逻辑,而不是竞争逻辑。
他表示:“这个区域的商场需要思考两点,一是思考如何去创造顾客的价值,去创造需求,引导顾客流量,共建商业生态圈;二是思考如何去跨界,去多维度赋新。”
2
内部: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加强商品和服务的融合
随着90后、95后年轻客层成为市场的消费主力,各商场都在积极转型,推进年轻化、时尚化。但如何重新定位消费群,抓住主力消费群,南京新街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苏杰给出了答案。
南京新街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有67年历史老企业,在百货业激烈竞争的今天,依然历久弥新,佳绩频出。它最大的店是在新街口,去年销售业绩突破45亿元。其“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拥抱将来”的心态为它新的发展带来了先机。
“首先要先疏解定位,梳理清楚之后,把定位做充分做极致,这样才能在商圈中赢得立足之处。”苏杰在分享大体量百货店如何转型时说道。
继定位之后,如何抓住主力消费者,提升转换率呢?这时,业态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百货商场犹如一小的生态系统,讲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提前做好整体业态规划,维持商场动态平衡是商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客流是整个商场经营的生命线,做好整体业态规划的目的就是引进客流量,提升转换率。在新街口百货店的整个业态配比里,我们传统零售部分的配比在70%,我们餐饮配比到21%,非餐饮配比到9%,这已经变成商业混合形态。有多少业态是用来做引流的,有多少业态用来做转换,有多少业态是用来让顾客购买,有多少业态让是顾客体验的,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修订整合。”苏杰讲到。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场来说,成功的业态规划,要做到强势更强,强弱互补。比如南京的新街口商场和石家庄的新百商场,商家在梳理强势品类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引入更多的客流量,同时也继续在配套商品上发力,制造更多流量和话题,提升购物体验,以期和新生代的消费者更好对接。
在如今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思维导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那在百货业什么才是消费者导向思维呢?
北国股份新百纲常总经理刘隽也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北国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河北、石家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百货业态最初的经营建筑体量只有6万方,经营体量只有3.5万方,加上停车场小,物业结构老旧、复杂,是很多的二三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老百货全部缩影。
但是经过近两年新的领导班子调整思维后,集团从整个商业模式,经营形态,卖场形态,数字化运营,包括团队建设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转型提升。以石家庄新百广场为例,在2018年全年不停业情况下,北国集团55天调改了两个楼层1万平米的面积,实现了环境从内部到外立面到广场全新升级,淘汰了近40%的品牌,其中甚至有合作了很多年的传统老旧创效品类。
除此之外,40%的品类不仅进行了形象升级,更多的是进行店铺级别的升级,像这种大胆的取舍,就体现了从平效到消费者思维的转变。
“在整个调改的过程中,从数据和会员数据的表现上看是比较良性的,整个四季度和一季度当中,新会员的增长率达到了26个百分点,同时我们20-30岁会员的占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我们的高客质的客层金卡以上会员贡献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实现了整个场的良性发展。”刘隽表示。
除了掌握好消费者思维导向这个大方向之外,构建新场景,赋予新体验在这个消费新时代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到顾客体验,白凡很有心得。他认为,由于我们目前面临的消费环境变化,大家现在都在谈谈转型,谈顾客体验,但不是说把所有商场改成餐饮楼、儿童乐园,改成人们生活需要的业态,就是转型,就是顾客体验。他认为百货业的转型提升,核心问题是在产品,在于商品和服务怎么去融合,不是百货改成购物中心,这个业态就能生存下去,太多同质化的东西,在将来新一轮转型升级中没有优势。
新时代下的消费,商家需要满足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需要,给予消费者新的体验,白凡在峰会上分享道:“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就现有空间进行拓展和优化,给顾客创造价值,让顾客感受到充分的体验感和购物的娱乐。我们现在的购物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者要在这种环境下体会乐趣,而我们要打造这样一个环境。”
3
营销:数字化运营,差异性传播
在数据化的今天,数字化运营也是百货转型与升级道路上的一大推力。
南京新街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苏杰对这点深有体会,他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公司员工拍了一个抖音,一天之内400万+点赞。
“这就告诉我们新的消费群体他的关注点、兴趣点、社交方式、传播方式在变化,新时代的营销和传播要对此与时俱进,做出相应改变。”苏杰表示,“未来的数据是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在业务策略上去赋能,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客群,为我们带来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的效益提升。”
白凡同样认为:未来,数据在百货个性化发展路上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数据整理分析应用能力将是百货的一项基本能力,数据分析将代替经验判断,给予百货“千店千面”更大的能量,数据也将精准定位传播对象,进行差异化传播和有效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