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28
  • 阅读量:1031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许可

香港社会事件对旅游与商业活动的严重影响,加之成本控制问题得不到明显改善,使得莎莎国际的零售业务仍充满挑战。加码内地市场,能帮莎莎国际快速救市吗?

营业额暴跌15.7%,莎莎国际17年来首次录得中期亏损。

 
日前,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莎国际”)公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六个月的2019财年中期业绩,以及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8日的最新营运情况。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上半财年,莎莎国际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额为34.9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41亿元),较去年同期营业额下跌15.7%,期内亏损365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280万元),去年同期的溢利为2.0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2亿元)。
 
这是莎莎国际17年来首次中期亏损,莎莎表示将不会派发中期息,这也是该公司自2000年以来首次不派中期息。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中国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自过去连续17个月的增长后,于2019年7月开始逆转,按年下跌5.5%,跌势于8月及9月分别扩大至42.3%及35%。由于访港旅客数目下跌,莎莎国际港澳市场第二季零售及批发销售额进一步恶化,下跌24.2%。其中,香港市场第二季零售销售额减少35.4%;澳门则录得11.3%增长。
 
莎莎国际香港店铺来自中国内地旅客的交易宗数亦受到影响。这一数据2019年7月至9月的按年跌幅达51.2%,而本地顾客的交易宗数则轻微下跌3%。然而,因中国内地旅客占香港市场营业额比重较大,集团第二季的香港整体零售销售表现下挫35.4%。
 
与此同时,除了受到香港游客数量大幅下滑的影响,人工成本和地租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莎莎国际至2019年9月30日的港澳市场店铺总数为118间。除员工成本外,店铺租金成为集团港澳市场营运最大开支,占上半年销售额14.6%。
 

 
财报显示,2019上半财政年内,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业务的总营业额微增0.2%,同店销售则增长9.4%(均按当地货币计算)。因同店销售增长得到改善,店铺盈利贡献同比增加39.8%,中国内地分部的总亏损因此收窄18.8%至129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159万元)。
 
为此莎莎国际方面表示,除了理顺店铺网络,严格控制成本外,必须加快开拓内地店铺,尤其是华南地区店铺的增设。集团日益着重电子商贸发展,加快整合线上以及线下(O2O)业务的步伐,加强竞争力。据悉,莎莎国际已于2019年9月推出全新电商引擎,其提供的数据将助莎莎探索更人性化的宣传及服务方式。
 
另一方面,微信小程序也成为了莎莎集团加码的平台。据了解,自微信小程序试行以来,莎莎国际正在逐步增加该平台的产品种类,未来还将会提升其自动化处理程序。
 
去年7月,莎莎国际发布的一季报还是两位数增长,财报中对2018年下半年高铁(香港段)通车后将带来的巨大流量也充满期待。而从今年第一财季开始,情况开始变糟。在香港社会事件影响下,香港零售业前景仍不明朗,莎莎国际的零售业务无疑将面临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加码内地市场成为降低风险的选择。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