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05
  • 阅读量:1345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张钊

在打击制假售假的道路上,化妆品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消息,近期河北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了“10·11”制售违法化妆品及医美产品案,捣毁生产销售窝点12个,查获大量违法化妆品及医美产品,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涉案金额高达15.5亿元。
 

 
从药监局通报中可以看出,该案件是一起典型的黑窝点生产、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违法化妆品及医美产品的案件。而制假售假的城市则主要包括唐山、迁安等地。不难看出,在制假售假案件中,多是团伙串联,多城市共同协作,完成生产、销售等作案手段。
 
记者注意到,在通报中有提及制假产品中有“医美产品”。近几年,医美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鱼龙混杂”的医美产业链上存在大量使用无证医疗器械、生活美容机构从事医疗美容、无证经营等违规乱象。
 
近年来的化妆品造假案中,以2017年2月浙江警方则查获的一件8.27亿规模化妆品造假案数额最为庞大,今年3月份,上海市查处“4•24”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案,捣毁生产销售窝点14个,查获大量违法化妆品,抓获犯罪嫌疑人25人,涉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随着国内化妆品消费市场日益增长,化妆品假货问题也愈发严峻。
 

 
制假售假为何屡禁不止,首先当然是利益驱使,让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一部分假冒生产商甚至有自己销售体系,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商城向农村、城郊等地区的实体店推销配送,三四线城市的理发店、美容院也是他们的重点目标。还有部分经销商直接进购原材料,按照配方勾兑后从广州包装再批发给区域批发商。
 
二是一些销售平台的监管不力,成为滋生假货的温床,尤其是电商平台,本身只针对商家活动申报等细节做了监管,但是平台实际上无法监管到每个产品的真假问题,在某电商平台上,“康帅傅”、“蓝月壳”、“小米新品”等产品至今还在大肆售卖。

今年1月份,国家药监局修订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将以严厉打击违法添加和制假售假为重点,严惩重处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化妆品市场环境。当然,在监管趋严的同时,行业从业人员也需自净自查,努力创造一个良性竞争环境。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