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0-28
  • 阅读量:1016
  • 来源|
  • 作者|杨烁

      著成于公元1082-1085年的《文昌杂录》是一本记述宋代朝章典故轶闻的笔记,其中记载了人工养珠的想法和实践,这也是史料可查的关于珍珠养殖的世界最早文献资料。
  作为中国最早进行人工养殖培育淡水珍珠、并有46年深厚积淀的企业,欧诗漫集团无疑在品牌核心竞争力上摘得一颗真正的明珠:不仅珍珠文化成为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于珍珠深加工和科研的执着投入也为企业构建了一道难以复制和逾越的技术壁垒。
  事实上,欧诗漫化妆品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的“珍珠文化推动化妆品销售”战略,为公司赢得了30亿元的年销售额,跻身本土化妆品第一阵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诗漫珍珠概念护肤品在大众化妆品领域没有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
  然而,在欧诗漫珍珠差异化概念走向极致的同时,化妆品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使得竞争对手借势快速崛起。昔日自然堂、珀莱雅、欧诗漫的三强阵营,开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轨迹。
  早在1996年,欧诗漫就通过分公司模式率先走向专营店终端渠道,彼时的自然堂、珀莱雅尚未涉足日化终端渠道。仅仅过了数年,自然堂制定了知名品牌跟随战略和代理商订货会模式,摸索出3S标准店策略,成功从专业线转型,切入三四级市场日化专营店,并在2008年前进驻了约500家商超和百货店专柜。
  相比之下,2008年以前,欧诗漫仍在采用传统低效率的分公司模式开拓专营店终端网点,并且在百货商超渠道拓展上明显落后于对手。
  与此同时,珀莱雅也凭借燎原日化系统,迅速在全国三级市场开发专营店网点,动用所有资源给予终端店极大支持。2008年,珀莱雅邀请叶茂中进行品牌升级与包装,自此逐步从销售型战略转型为打造名品战略。
  还是在这个阶段,欧诗漫仍然依靠珍珠文化、以“剖蚌取珠”促销推进品牌在专营店的销售,缺乏品牌活力导致欧诗漫终端网点被珀莱雅迅速赶超。
  同时,美肤宝、柏氏等本土品牌摸索出大篷车计划、终端包销模式等特征鲜明的动销策略。短短数年时间,不仅逐步拉近了与第一品牌阵营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牌的创新营销已经在代理商和专营店店主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沈伟良也坦言,自然堂在2007年实现了跳跃式增长,珀莱雅在2008年终端也呈现大规模爆发,不仅在关注度上占尽风头,而且也在短期内抢得不少优质专营店终端资源。这也是促使欧诗漫在2008年从分公司模式向代理商模式转型,并于2009年斥资2300万元筹划《同一首歌》营销活动的直接动因。
  进入2010年,已经拥有1万个零售网点的欧诗漫,实现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不存在太大问题。然而,当竞争对手再次实现了质的飞跃时,欧诗漫依然慢了一拍。
  一位业内资深代理商的评价相对客观:近两年,自然堂通过参加世博会、博鳌论坛、参与神十科研项目等一系列高规格公关事件,已经树立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进一步推进百货店、商超战略打下坚实基础;珀莱雅品牌在欧睿咨询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其知名度已经仅次于第一位的巴黎欧莱雅,并且建立了珀莱雅、优资莱、欧兰萱、悠雅和韩雅多品牌阵营,使其终端网点覆盖率和销售增长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而欧诗漫品牌虽然建立了代理商销售模式,但是除了珍珠概念、传统的珍珠文化体验式营销、常规性的终端促销之外,终端营销并无创新之处,市场记忆点和兴奋点非常少,营销思路明显僵化。
  意识到品牌关注度在减弱、年轻化不足等问题,欧诗漫也在2012年斥重金邀请美国4A公司麦肯光明策划全新品牌广告片,并请韩国知名导演金尚泰执导拍摄,邀请知名艺人李小璐代言。虽然品牌形象升级和年轻时尚化的策略已经实施,但是,在相当一部分由原分公司负责人转型而来的代理商渠道中,欧诗漫的市场营销思路和战术执行依然缺乏创新精神,品牌形象的时尚年轻化转型并没有在终端市场得到体现,公司战略思想也没有真正落地。
  在欧诗漫公司制定的“百亿战略”中,多品牌、多渠道策略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在专营店渠道资源趋于饱和的未来,百货店和商超将是提升品牌形象、实现销量快速增长的必经之路。
尽管市场中没有人会否认欧诗漫的产品品质,但是欧诗漫如果不能通过创新营销思路和举措,实质性提升品牌层次,多品牌、多渠道策略和“百亿战略”将面临巨大考验。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