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27
  • 阅读量:172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王青

四川省专营店渠道发展迅猛,很多县级专营店已经开始走连锁模式。当前,业内人士纷纷认可连锁模式是未来的趋势,也有代理商认为单一的化妆品店会被强势的连锁店所吞并。对于店主来说,连锁加盟店是市场做大的第一步,甚至很多县城店已连锁至外区域,攻城略地,甚是壮观。不得不说,连锁时代已经到来。

 

图一为:胭脂堂外景1

 

图二为:胭脂堂内景1

 

缺乏人才 跨区连锁难管理

整体看,宜宾市区有四家专营店,没有成型的连锁店。对于当地经营者来说,虽说开店门槛低,但连锁却面临着难以做大做强的问题。且不说人才招聘问题、资金问题,就跨区连锁店配货和账目管理就不是易事。不同区域连锁店是统一选择品牌还是根据地域区分、是目前困扰连锁店的棘手问题。

跨区连锁,管理不利便会导致单店产出不高。优秀的店长与优秀的营业员相对缺乏,店铺做大了没有合适的人去经营管理,人才问题成为老板的心病。

图三为:胭脂堂内景2

 

作为当地略有规模的专营店,的模哦胭脂堂日常没有大型促销,只是店内的品牌小型促销和贴柜销售。据介绍,该店一般每月做四个品牌的促销活动。店主李成云介绍,通常,三天促销活动单店每个品牌都可以达到2万元以上(除了美肤宝),柏溪分店日常的单店月销售额为12万元,成都市内销售额最高单店甚至可达24万元,单店毛利30%。李成云告诉CBO记者,在开店成本方面,柏溪分店房租每月就达到6500元,“有的门店管理没有做好,销量会受到一定影响。”

 

图四为:胭脂堂内景3

 

据悉,胭脂堂7家连锁品牌是独立进货,单店与当地的代理商分别联系品牌进驻。李成云说:“如此每个店独立配货是因为整体发货的模式下,账目不容易管理。”最初以夫妻店形式经营的胭脂堂虽已发展了多家连锁,但门店管理方面还是没有外聘人员,李成云夫妻开店同时又管理6家分店,自称分身无术。

 

图五为:胭脂堂内景4

 

主导品牌窜货 连锁也无奈

胭脂堂总共在四川有7家连锁店,其中4家位于成都市。而在宜宾的柏溪分店2000年开张,面积仅20平米。原本以高姿和伊贝诗两个品牌是该店的主力,近期进驻的凯伊秀由于外资品牌的背景而受到顾客欢迎,逐步成为店内主打品牌。彩妆方面,店内仅有蓝色之恋一个品牌,显得单薄。

 

图六为:胭脂堂内景5

 

 



因为代理商不够重视,厂家也没有促销活动,售后服务没有做到位,甚至没有品牌促销活动,美肤宝品牌在胭脂堂每况愈下。店主李成云告诉记者:“周边店里的美肤宝窜货折扣为58折,厂家和代理商都对此无动于衷,因此我只得逐渐减少美肤宝的进货了。”即便认为产品本身质量不错,李成云对与美肤宝的合作深感遗憾。

 

图七为:胭脂堂内景6

 

据了解,美肤宝区域代理商发货混乱,没有区域市场保护。为了完成品牌区域代理任务,二级代理商拼命铺设网点滥竽充数,美肤宝单店销售额更加难以提升。现在店主们都不愿意再接这个品牌。即使如胭脂堂这样没有放弃这个品牌,但也只是将它偏安一隅,无法成为专营店主导品牌。

图八为:珀莱雅外景1

 

图九为:珀莱雅内景1

 

名为“珀莱雅”专卖店开业三年,由单一的品牌逐渐添加了欧莱雅、Za、莱丝威斯、珀莱和凯伊秀等品牌。会员建设来看,该店的会员积分一般是年底12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开始积分清零,第二年重新积分,目前的固定会员约为300名。

一般来说,该店的大型促销有一年两次,以珀莱雅为例,三月和九月份做大型促销,三天销售额可达2万元。其实成绩还可以更好,店主认为,这主要是珀莱雅品牌自身的欠缺,品牌产品线不齐全,产品系列比较少。

“珀莱雅有的单品在周边店直接低至7折销售,恶性竞争反馈给代理商也是无人济于事。我们我们情济只能对有意见的顾客一个一个地解释。”店主曹英谈到。

选择品牌第一个要求是要符合当地的消费水平。从数据对比看,宜宾市内客单价在100元以上,而成都市客单价提高至300元,这就要求经营者因地制宜地进行定位和品牌引进。从当地消费看,宜宾顾客不会刻意追求品牌知名度,但对产品功效要求甚高。作为渠道商,李成云对记者说,他理想的品牌,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产品线要齐全。

 

图十为:珀莱雅内景2

 

连锁做大 品牌选择成关键

应当说,困扰连锁机构做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品牌。跨区域开店原有的优势品牌无法跨区供货,对于异地连锁来说,进入一个新市场,意味着从零做起,还要使出浑身解数,与当地沉淀多年的优质店铺一比高低。

连锁店是选择原有的优势品牌进驻,还是根据当地区域重新选择品牌进行新架构重组?“我们店内的品牌都是跟当地代理商联系,只有少部分品牌会重复,例如在柏溪店内只有蓝色之恋这个彩妆品牌,而在其他店内有蓝秀和巧迪尚惠。”李成云谈到。

 

图十一为:珀莱雅内景3

 

对于“珀莱雅”专营店,选择品牌是店主曹英最头疼的问题。例如之前他接了一个叫“欧果”的品牌,以为顾客会喜欢这种植物型产品,后来发现产品放在店内基本无人问津。总结下来,他认为,主要是由于“欧果”产品价位高,单品均价都在100元以上,而知名度又低,因此一年后,曹英只得将其下架。

曹英告诉CBO记者,“植美村从产品质量、知名度以及价位各方面都是比较适合销售的品牌。但其在宜宾市场的品牌代理商经常更换,一年之内换了三家,自然导致品牌售后服务对接不上。”对于植美村品牌,曹英也只做了半年。

尽量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重新定位设立品牌架构,并兼顾考虑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等问题。同时,连锁们还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进驻其他区域作为外来者,可能无法拿到当地已经做好的优势品牌资源,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优胜劣汰,对品牌结构精细打造和维护,提升单店管理和产出,对于没有发展潜力的品牌果断放弃,因为连锁发展扩张的步伐等不起。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