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8-07
  • 阅读量:328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熊秀娟


CBO记者 熊秀娟

    8月4日,《消费者报道》杂志官网发布《10品牌洗护洗发水检测报告一:韩伊洗发水防腐剂超标并含可能致癌物》一文,报道指出“韩伊洗发水当中的两种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复配物含量为28.9ug/g,超标近两倍,可能易引发过敏;同时并检出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这一报道引发了业界和市场的关注。

    对此,韩伊品牌发布公告回应检验可能存在偏差,并计划以相应手段维护企业声誉。

    与此同时,韩伊成分风波也引发了业界对洗发水防腐剂和成分的讨论。那么,MIT、CMIT、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查阅资料并访问相关专家及业界工程师,对其做以解读。

专家解读:MIT致敏的说法广为流行

    理性护肤运动发起人、中国知名护肤专家冰寒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复配物是一种常用的高效防腐剂,由于非常高效,用量低,故近些年来使用量迅速上升。

    《化妆品财经在线》查阅中国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后简称“规定”)发现,对于MIT和CMIT复配物的使用含量,“规定”中表明:MIT单独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1%(100ppm);而CMIT和MIT的混合物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015%(15ppm)(以CMIT和MIT为3:1的复配物计)。

    参照“规定”,《消费者报道》报道中公布的“被抽检韩伊洗发水的CMIT和MIT复配物含量为28.9ug/g(1 ug/g=1ppm),高于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15ppm。

    CMIT和MIT复配物含量超标在《消费者报道》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似乎已成不争事实,那么CMIT和MIT复配物含量超标是否如《消费者报道》报道的“可能易引起过敏”? 

    冰寒透露,40%以上的化妆品接触性皮炎都是由防腐剂引起的,而MIT属于较易导致接触性皮炎的防腐剂。近年来国外皮肤学界围绕MIT展开多项研究,认为MIT致敏已经到了“流行”的地步。

    “去年10月,欧洲化妆品商会呼吁将MIT从化妆品原料名单中立即去除。去年年底,MIT又被美国接触性皮炎学会确定为2013年年度接触致敏物。”冰寒补充介绍,俄亥俄州立Wexner医疗中心特应性皮炎中心主任Dr. Matthew Zirwas近几年来发现努力让皮肤清洁但却患上皮炎的比例大幅上升,可能与使用含有MIT的湿巾有关。

    
丙烯酰胺可能致癌?待进一步研究

    除CMIT和MIT复配物含量超标外,本次韩伊中枪另一大原因为被检测出含有“丙烯酰胺”。  对此,冰寒表示,可以肯定这次被检测出的丙烯酰胺可以排除企业主观意愿添加的的可能,因为丙烯酰胺单体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具有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和神经毒性等危害。

    本土洗护品牌仕华露的一位工程师介绍,丙烯酰胺单体可能致癌,聚丙烯酰胺稳定性不好会产生丙烯酰胺单体,添加量若不大不会造成影响,主要起到增稠悬浮的作用。
    中国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丙烯酰胺(在规范别处规定的除外)属于化妆品禁用组分,聚丙烯酰胺属于化妆品限用物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几年国家卫生部为“丙烯酰胺”展开多次专项调研,并在2007年11月由卫生部发文——《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化妆品中聚丙烯酰胺限用条件有关问题的复函》(卫监督食—便函〔2007〕154号)中明确指出,丙烯酰胺作为聚丙烯酰胺的杂质被带入化妆品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当聚丙烯酰胺用在驻留型体部护肤产品(即仅使用于颈部以下皮肤的驻留型护肤产品)时,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1mg/kg;当聚丙烯酰胺用于其他类型产品时,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5mg/kg;使用聚丙烯酰胺的化妆品未说明使用部位和使用方式或说明不清的,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应为0.1mg/kg。

     报道中送检结果显示,韩伊洗护系列洗发水检出了0.24 mg/kg的丙烯酰胺,符合标准。虽低于国家法规规定的最大残留量,但仍有消费者因其中出现“禁用成分”而产生“会不会致癌”的担心。

    冰寒补充介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丙烯酰胺列为CMR 2A类致癌物质(即“可能对人体致癌”),化妆品企业故意添加丙烯酰胺并没有任何功效上或者经济上的好处。
    对“丙烯酰胺”是否致癌,冰寒表示,在动物身上做过实验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在人类身上还不确定,目前国际上也没出现统一的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韩伊回应:产品已送检药监局,一周内召开媒体发布会

    相关送检和成分问题的报道甫出,韩伊品牌所属企业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6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从四个角度进行回应。(声明附文末)

    今日(8月7日),《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了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针对“MIT和CMIT复配物”超标的质疑,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品表示:“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出的数值会不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这次送检的这家媒体找的第三方机构是否权威有待考证,而且他们使用的检测方法目前我们正在调查中。”

    该公司工程师董瑞宏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MIT和CMIT复配物为特殊限用物质,其含量不属于常规检测指标,但是雅威公司不定期就此成分对品牌进行抽检,以往的抽检结果均在最高浓度15ppm以下。

    李耀品告诉记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于8月6号上午对韩伊产品进行抽样检查,随后将发布检验结果,一周内韩伊将召开媒体发布会。

    而韩伊此次“送检门”,在业界也引发了对洗护产品防腐剂的一轮讨论高潮。

    韩国水蓝奥秘品牌负责人黄维德认为,本土产品更容易发生抽检不合格事件与产品生产工艺和原料有一定关系。普通不锈钢罐成本为135万元人民币,而陶瓷罐的成本为7000多万元人民币,后者除产能更高外,生产过程中还能避免不锈钢氧化等带来的原料污染。此外,生产化妆品的原料也有讲究。国外进口原料购买时会附带详细的研究报告证书和化验说明,国内购买的低价原料则无配套证书。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复配物是最便宜的防腐剂,含量把握不好容易出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防腐剂的使用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尚不可能避免使用防腐剂,但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减小危害:1.在原料的研发上创新,用更安全的成分替代具有潜在危险的防腐剂成分; 2、改进配方和包装,提升产品本身的自防腐能力,减少安全性不高的防腐剂使用;3.加大生产工艺环节的质量把控和检测力度。”冰寒总结说。


附:
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声明

致广大消费者: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韩伊品牌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企业,拥有“韩伊”化妆品系列知名品牌,公司一直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化妆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

    针对近日有媒体对我公司去屑焗油洗发露防腐剂和丙烯酰胺含量提出的质疑,我公司声明如下:


第一、 关于防腐剂问题,出于检测方法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偏差,检验的结果缺乏科学性;

第二、 我司严格执行国家《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产品残留丙烯酰胺检出量远远低于规范要求中冲洗型产品0.5㎎/㎏的最大残留量。另外,美国化妆品成分安全委员会认为在化妆品中存在5㎎/㎏以下的丙烯酰胺残留是安全的,不存在致癌风险。

第三、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于8月6号上午对我司产品进行抽样检查,我司将随后发布检验结果。

第四、 我公司产品经国家权威检验机构检验各项指标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韩伊洗发水可以放心使用。

我公司愿意继续积极承担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特此说明!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