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28
  • 阅读量:1690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化妆品报 尹应娥

    “十一”长假刚刚过去,而韩国零售业尤其是化妆品市场亦因为中国游客的血拼,业绩直线飚升。

    商业区无处不在的中国话,回程飞机上挤满的行李箱,不仅仅是国庆黄金周赴韩的中国内地游客购买力惊人,在韩流文化的影响下,如今,日常赴韩的游客更是随处可见,韩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护肤热潮。而如果不是亲眼见证韩国化妆品市场,很难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韩妆。

    在韩国考察化妆品专营店市场,不得不提到明洞商业街。

    早在9月初,苏州蜜思肤化妆品有限公司带领客户进行的“2014蜜思肤韩国商务考察之旅”,很重要的一站便是参观明洞商业街上的化妆品店。《化妆品报》记者也有幸一起参观考察了韩国这条著名的商业街。

    单品牌店主导市场     5家门店3家卖化妆品

    一进明洞商业街,街道门口就有纯中文字样的横幅:欢迎您访问明洞。韩国明洞街头,到处挂满汉文标识,令人仿佛置身中国。明洞商业街上的化妆品店更是数不胜数,据当地门店的中国导购介绍,每5家门店中就有3家是化妆品店。本报记者也确实感受到了这条街上化妆品店的热闹。明洞街上,甚至一连四五家门店都是化妆品店,如ETUDE HOUSE、Holika Holika、THE FACE SHOP、TONY MOLY就是“联户”。像这种数家化妆品店相邻开店的街铺,在明洞随处可见,往往两百米范围内不会少于10家化妆品店。

    正是由于化妆品店数量极其多,因此竞争也尤为激烈。到过几次明洞的游客就知道,这里的化妆品店每年都会有几家因竞争败北而关店。据每年都有数次韩国之行的蜜思肤单品牌连锁店创始人郑久炎介绍,今年相比去年,虽关掉了几家店,但又有三家新的单品牌店出现。

    从进入明洞的第一家店Banila co.到MISSHA、innisfree、primera、SKIN FOOD、IT,S SKIN、BEYOND、ETUDE HOUSE,再到THE FACE SHOP、NATURE REPUBLIC、BABARA、shara shara等,一家家化妆品门店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与中国市场不同,明洞的化妆品店几乎全是单品牌店。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韩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占比中,单品牌店已占40%,综合性店铺不到10%,且仍在不断萎缩。

    跟随蜜思肤一同考察的一位湖南代理商感触颇深。他表示,参观完明洞的化妆品店,自己对于未来自家店铺的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他说:“以前不相信单品牌店会有很大的机会,短时间内也不打算发展单品牌店,但参观明洞的化妆品店后,我觉得单品牌店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回去后要慢慢转型为单品牌店+综合性化妆品店两条腿走路。”

    同行的蜜思肤贵州代理商、贵州尚荟美容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宇飞也表示,今年,明洞商业街上相比之前又多了数家新的单品牌化妆品店,这让他对于发展蜜思肤单品牌连锁店越来越有信心。

    韩国最大的化妆品制造商韩国科玛株式会常务理事崔喆奎在接受《化妆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2003年是韩国单品牌店的启蒙期,2004-2010年是发展期,而2011年至今正处于成熟期。“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单品牌店还处于启蒙期,但我相信,未来的5-10年,中国的单品牌店会远超韩国,中国化妆品市场会由类似蜜思肤这样的单品牌店主导。”

    显然,随着韩流的入侵,中国化妆品零售市场很可能在未来3-5年有所变革。郑久炎也向同行的客户介绍,他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韩国单品牌店,每年多次到韩国考察,但每年的感觉都不一样。“蜜思肤由之前的综合性店铺转型单品牌店铺,受韩国化妆品店的影响较大,韩国近几年综合性化妆品店越来越少,每年都涌现新的单品牌店,而韩国人跟中国人的皮肤肤质接近,因此,我相信,在中国市场也能发展单品牌店。”

    让你的产品会说话     吃小亏赚大便宜

    不得不说,只要是进入韩国化妆品店,都会有一种购物的欲望,以至于记者终于明白,为何这么多化妆品同行到了韩国,买得最多的仍然是化妆品。

    要了解韩国的化妆品店,首先要从门店的装修说起。至少在明洞,各家门店都很讲究装修风格。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店铺的门头上方,大多都会挂上一幅巨大的代言人海报。除此之外,门店外面的店头设计也独具一格,色彩以粉、紫、绿、黄、黑为主。

    店外大多都会安排专门的店员招呼顾客进店,并摆放一些较为显眼的特殊堆头及特价、畅销产品或者打折广告。进店后,导购会悉心招呼发放一个购物篮、一个小饰品或者几片面膜作为“薄礼”。毫不夸张地说,顾客进了20家门店,就一定会收到20多张面膜。而让中国消费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在韩国化妆品店购物完全不用担心语言问题,因为在这里,时刻都会有说中文的导购或者中国店员为顾客服务。

    进入店内,时时都能感受到各家店时尚、清新、天然的氛围,无论是背柜区还是中岛区,产品陈列都非常丰富,且以木质柜台居多。用前述湖南代理商的话说,韩国化妆品店的产品即便都标识韩文,照样会说话。在他看来,明洞的化妆品店店务细节尤其值得学习。“他们在产品陈列过程中,会引导顾客了解产品,然后吸引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包括促销道具都做得非常好,让我这个在化妆品行业做了十几年的人自愧不如。其次,韩国的化妆品形象包装非常好,其形象、色彩、定位都非常清晰。”

    考察期间,郑久炎透露了一个细节,他去年到韩国考察时,了解到谜尚一款化妆水的零售价接近300元,而今年来时却发现活动价只需150元左右。另外,在韩国化妆品店畅销的芦荟胶,单价也从去年的58元降到了28元。他介绍,芦荟胶的成本价大约16元左右。这充分说明,韩国的化妆品尤其追求高性价比。记者也发现,韩国化妆品店内的大部分产品价位并不太高,以200元人民币以内的产品居多。

    而一旦顾客进入购买环节就会发现,韩国化妆品店卖化妆品与顾客购买化妆品一样“豪气”。在韩国,面膜从不单片陈列,最少是10片装,大多是60片装甚至更多,买得越多越划算。记者与店员交流了解到,一方面,韩国人几乎每天使用面膜,本身对面膜的需求量较大;另外,到明洞购买化妆品的中国游客居多,为方面游客批量购买,所以面膜从不以单片装销售。

    令人意外的是,当顾客在经过导购的一番介绍而购买了一大筐产品之后,大多会产生一种“好划算”而不是“上当”的感觉。事实上,大多数韩国本土品牌价格比在中国购买便宜近一半,买到一定的金额还可以办理退税。更让顾客感到爽的是——只要你买,店内还会再送上一些小样,甚至可以多要。以记者购买的一单300元产品为例,随之获赠了一支护手霜、两个化妆袋及两套小样。不得不佩服韩国化妆品行业在销售上独到的“吃小亏,赚大便宜“的销售手法。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