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性包装正在成为一种行业新趋势,广州某包材公司的便利性包装订单已经从两年前的10%上升到40%。不过,由于受成本约束,目前便利性包装还未成为主流,不过业内人士估计,5年内将迎来便利性包装的高潮。
CBO记者李娜
个护品牌蔻斯汀目前正在跟沃尔玛系统联合推进PDQ (Products Display Quickly)项目,这被视作零售系统向个人护理品发出的最新包材信号。PDQ是沃尔玛对产品快速展示的英文缩写,现在在国内通常用作展示盒的统称,通过这一项目,传统的密封箱式外包装被做成了敞口的快速展示盒,便于消费者挑选。
实际上,除了外包装的便利性被重视,产品本身的便利性包装也越来越被看好。不久前出炉的英敏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方便外出时所使用的小包装和容易使用的便利性包装情有独钟。超过四分之三(78%)的消费者对方便外出或旅行的小规格包装感兴趣,54%对单次使用的产品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无添加消费风潮的兴起,更在无形中驱动了化妆品便利包装市场的快速到来。
4P到4C的营销转变 便利包装蔚然成风
如果说,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 营销组合策略成功帮助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那么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在1990年提出的4C理论(即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则更容易帮助企业将产品推向消费者心智。随着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话语权的提升,4C理论正越来越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和遵从,“便利”已经成为营销的基础要素。
国外化妆品在便利性包装上做了更多努力。主打浴盐产品的意大利进口个人护理品品牌GEOMAR吉儿玛就对便利包装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吉儿玛不仅开发出可供2-3天短期出行使用的40g包装的袋装浴盐,还在封口处做了独特的凹槽处理,方便消费者自封和二次使用。考虑到进口浴盐高出本土产品2-3倍的市场售价,吉儿玛中国区总代理上海翔智贸易有限公司唐骏认为:“好的产品需要通过体验来印证,因此相比零售价200多元的600g常规包装的产品,28元的40g便利装可以帮助吉儿玛开拓更多新的消费者。”
(GEOMAR吉儿玛40g便利装沐浴盐)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获悉,目前,吉儿玛除了进驻上海city super、韩国OLIVE YOUNG等高端超市之外,还与深圳千色店、浙江唐三彩等化妆品连锁系统达成合作,而在进驻这些系统的16个sku中,便利性包装的sku总数就占据了7个。
国内个人护理品牌也嗅到了便利包装带来的商机。先在中东、美国等海外屈臣氏、大型商超上市,后又转战国内市场的蔻斯汀,在亲眼目睹便利包装的国际趋势之后,在中国试水便利包装可谓顺理成章,而在敲定与国内沃尔玛的PDQ项目之后,蔻斯汀还做了更多的便利性产品的开发。将明星单品花瓣水做出100ml的规格、将挖棒绑在了磨砂膏上辅助使用、推出8ml果冻装单次使用的花瓣沐浴露……蔻斯汀在便利性包装的尝试上乐此不疲。
(蔻斯汀果冻沐浴露)
广州蔻斯汀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国内事业部总经理石敬辉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便利化包装的路上,食品已经走在了化妆品的前面,目前沃尔玛系统中80%的食品都有可供选择的便利包装。而在个人护理品区域,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
小包装成天然化妆品标配 5年后或迎来市场高峰期
莱芙雅国际贸易(深圳)有限公司,系国内500强信息化上市集团旗下的独立运作公司,现已成为国内专业从事进口化妆品及奢侈品品牌运营机构。其总经理刘海江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称:“在东南亚、日本和韩国,15g的洁面产品、15ml—20ml的发泡面膜、单次使用的精华液随处可见。越是在高节奏的城市,便利包装产品越是受欢迎。”除了满足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之外,刘海江认为,比起常规包装,精致、Q弹的形态各异的便利装在外观上也更为讨喜。
而随着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发,无添加、天然、绿色、健康等标签成为化妆品追求的新方向。这一风向标下,以FANCL为代表的小规格包装的产品在沉淀多年后,已逐渐被市场认可。
在刘海江看来, “原料天然+保存工艺天然”才是天然化妆品的标配。这就意味着,仅仅有天然化妆品的配方还远远不够,化妆品的反复使用必然带来人为的细菌污染,而减少这种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则是使用小规格的便捷性包装。
便利包装虽然备受期待,囿于价格因素却难有规模爆发。刘海江认为:“相对来说,在国际上,便利的化妆品包装趋势更为明显,而在国内,性价比依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首选因素,同等剂量的产品,便利包装的成本造价要高出常规包装。”从事多年进口品代理生意,刘海江判断:“国内迎来化妆品便捷包装高潮的带来,至少需要5年时间。”
无独有偶,广州瑞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德煕也预言,便利性包装的市场高峰需求期将会是5年以后。据他的介绍,两年前,便利性包装份额还只占到其公司总业绩的10%,然而今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40%,在其合作客户中,有20%的品牌已经开始追求便利性包装,这些产品以中高档品牌为主。
而在成本造价上,杜德煕也算了一笔账:“便利性包装的化妆品在分装上的确会增加成本,但加上材料本身的总成本也不会超过常规包装产品造价的10%。” 他认为:“便利性包装是大势所趋,而从形态上看,小规格瓶装和软管包装仍将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