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度消费者指数今日发布的第三季度快消品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大卖场的快速消费品销额同期对比下降了5%,而这其中只有15%是来自电商的直接侵蚀,消费者减少在大卖场的消费的原因 85%是受到其他消费渠道的影响。
CBO网讯(见习记者 刘珽玉)由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第三季度研究报告可见, 2016年第三季度快速消费品市场较去年同期销额增长3.6%。下线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增速相对快于上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省会级市),大卖场在下线城市仍吃得开。
在县级市和县城,销售额增长分别为4.7%和4.2%。 现代渠道(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的销售表现疲软,在今年三季度同比增长2.2%,远远低于市场的平均增速。
大卖场三线城市表现良好,LKA增长明显
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数据显示,高鑫零售集团和沃尔玛集团的大卖场渠道在县级市及县城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8%和53%。
大卖场在三季度上线城市销售额同比下降0.6%,但在下线城市仍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销售额成长3.1%。由于电商渠道在下线城市的发展仍然相对较弱,实体零售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大卖场在上线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区域来看,西区和北区的市场发展快于整体市场,增速分别达到5.4%和5.0%。在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永辉和华润万家的新增门店等背景下,西部零售市场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势头较好,增长远高于其他地区。北区最近一季度在高鑫零售的推动下,经过两年相对平缓的发展后,增速也有所恢复。
报告显示,在最近一个季度国际零售商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2.1%下降至11.6%。由下图数据可知,沃尔玛实体零售店,三季度市场份额同期从4.8%略降至4.7%,家乐福也从3.4%下降到3.0%,而大部分本土零售行业逐步稳增,福建的永辉超市最为突出,从2.2%增长到了2.9%。
沃尔玛在高鑫零售和永辉的挤压下,加快全渠道的战略布局,在10月中旬加持电商京东股份到10.8%,并开设全球购旗舰店。而另一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将重点转向小型业态模式,希望可以更好服务邻里社区。家乐福计划在2016年年底发展出40家以高品质的产品和自有品牌为主打特色的Easy家乐福便利店。
凯度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三季度同期对比便利店在一、二线市场增长3.9%,现代渠道总体只增长了1.8%。
放过假想敌电商,只有15%的人受到了影响
凯度消费者指数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电商渠道同期对比增长达到63%。京东和天猫在快速消费品的顾客规模均有大幅增长。 随着全民购物狂欢双十一的到来,两大电商平台都绞尽脑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将渗透率推向新高。
凯度消费者指数研究发现,2015年大卖场的快速消费品销额同期对比下降了5%。而这其中只有15%是来自电商的直接侵蚀,消费者减少在大卖场的消费的原因 85%则是受到其他消费渠道的影响。虽然快速增长的电商渠道对实体零售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导致实体零售业绩下滑的唯一原因。
在如今消费者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希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需求都得到满足,因此零售商必须分析如何在不同的接触点和消费者互动,通过数字化门店改造,技术创新和对消费者购买路径和购物使命的洞察,实现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