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界最热的新闻莫过于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第三期开课了。从90后到50+,新一期学员来自各个行业,不乏红人大咖,颇受关注。今年湖畔大学的录取率低至4.07%,比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斯坦福大学录取率还低。立白集团陈丹霞成为继阿芙精油、河狸家创始人孟醒、御家汇集团掌门人戴跃锋之后,湖畔大学中来自化妆品行业的第3人。在“一课难求”的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典礼上,马校长的哪些观点可以为行业人士所借鉴呢?
策划编辑:刘颖、彭适
监制:刘李军
转述:李文博
NO•7
所有失败是最佳的营养
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
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
从竞争对手挖人很愚蠢
一流员工你挖不来,
挖来的未必是一流
KPI 设置得好的人才是真正适合当领导的人
>>> 所有失败是最佳的营养,这是心态,你怎么看待这个失败,你怎么跨过这个失败。
马云说,湖畔大学跟国内MBA教育最大的差异就是,“这是一所研究失败的‘大学’”。
“所有的失败都是最佳的营养,这是心态,你怎么看待这个失败,你怎么跨过这个失败的坎。”马云表示:“我的经历,我看别人怎么失败,为什么失败,我花很多时间,把这些书拿过来,认真看,认真反思。你觉得这些愚蠢的问题是别人犯的,其实你也会犯,但是一旦这些事情出来以后你有一根弦跳起来,这个事情好像有点问题。”
在马云看来,“做得舒畅的人”一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乐观”;二是不抱怨,“湖畔人要知道,别人的抱怨是我们最佳的机会”;三是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不仅反思自己的过错,还要分享自己的过错,从过错里面得到的东西才是真的东西。”
刘声机观点
马云倡导的“反思失败”,非常符合当下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代理商、专营店来说,每一次下滑、每一次砍掉品牌、每一次无效动销都是一次反思的机会。在零售寒冬下,代理商和专营店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从别人的抱怨中寻找到“最佳机会”。
>>> 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
马云提到,为了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公司曾在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狠心地”开掉了一名高管,对于被问是否太过残忍,马云说,开除人“心要善,刀要快”。
“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大公司里有很多老白兔,不干活,并且慢慢会传染更多的人。”马云提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开除过人,那阿里不会让他去招聘人,中国的领导很少会找员工谈话,即使找了,也不好意思批评员工,总是要带上几句好话,这就让员工不知道是被表扬了还是被批评了,这就全乱套了。“领导者不要丢掉和员工沟通的机会,也不要丢掉开除人的机会。”
刘声机观点
现在,越来越多化妆品代理商将团队建设放在公司运营管理的首位。实际上,作为很多初创公司,谈团建还为时过早,目标明确、权责清晰、激励足够,执行效果立竿见影。在此提醒各位老板,在培养扩充团队的同时,不妨将科学“裁员”也纳入思考之中。
>>> 从竞争对手挖人很愚蠢,一流员工你挖不来,挖来的未必是一流。
对于人才,马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不喜欢从竞争对手挖人,一个企业从竞争对手挖人是很不明智的,优秀的员工一定是公司自己培养出来的。我们招进来的人,3年才成阿里人,5年成为阿里臣。”
马云表示,企业在判断对与错的时候,都是用价值观体系来衡量的。企业要有组织性,这一点要学习西点军校。组织设计得好,人用得对,那么公司一定会好。“如果你希望培养一批同舟共济的人在公司里,那么价值观一定要考核,这是训练‘同舟共济’。”马云强调,公司里,什么时候请什么样的人,这是关键。“企业应该多花点时间在招人上,不要迷信最好的人,要找最合适的人,好的员工一定是培养、磨合和争吵出来的,有才华的人都有一点不对付,总是一个地方做的好,一个地方又做的不好。”
刘声机观点
基层要靠制度管理,高层要靠价值观管理。如果一个老板发现:到最后,公司里没有可以同舟共济的员工,那说明老板在招聘员工时并没有将价值观表明清楚,人家中场不坚定“闪人”就不应该有什么好再抱怨的。
>>> KPI 设置得好的人,才是真正适合当领导的人。
KPI 设置得好的人才是真正适合当领导的人。此前,马云曾表示,每个人都愿意停留在理想之中,每个人都恨KPI,但如果没有KPI、没有结果导向、没有效率意识、没有组织意识、没有管理意识,那么所有的理想都是空话。
早在2016 年的小米年会上,雷军提出小米要“继续坚持‘去 KPI’的战略,放下包袱、解掉绳索,开开心心地做事。”而在2017年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却为小米定了一个小目标—— “小米整体收入破千亿元”。对此,吴晓波指出“千亿就是 KPI,KPI 就是绩效。你在,或不在,它都在这里” 。
刘声机观点
在化妆品行业,几乎随处可见“绩效管理”。大到一个集团、品牌的年度目标,小到一线BA导购的工作任务。《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也有相关深切感受,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渠道商都摈弃了此前较为粗糙、笼统的绩效管理方法,更明细和量化考核标准,将绩效管理落实在了每一个个体上。这是一个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