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化妆品消费的日益增长,假货问题愈发严峻。消费者在淘宝、微信上代购进口化妆品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随之加大。
CBO首席记者 周尧
江苏徐州地区近日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境生产销售假冒化妆品案,涉案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涉案品牌多为热门韩品,包括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等。据悉,受害消费者甚至涉及大半个中国,共计23个省、市,初步统计有130万左右的网购者买到了这些假货。而这已是今年以来“第N次”曝光的大规模线上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 韩国留学生制假被端,代购售假“黑产业链”浮出水面
据徐州警方介绍,去年1月,警方接到群众报警,有消费者从网上代购一批化妆品发现质量不好,怀疑是假货。警方于是将这些化妆品拿到有关部门进行鉴定,最后发现确实为假货。顺藤摸瓜,警方找到了位于南京的这家淘宝店铺,并将店主陈某控制,在其店铺内搜查出大量假冒化妆品。
民警当场扣押了标值20多万元的假冒化妆品。通过对陈某的进货渠道进一步梳理,民警很快找到了其上线——宿迁的张某。据介绍,张某一个人一年的“假化妆品”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而她的化妆品统一是从青岛一个仓库发货。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工作,最终,民警锁定了位于青岛的一处仓库。在这几十平方的房间内,堆满了假冒化妆品,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等知名韩妆品牌赫然在列。
通过对仓库销售主管的审讯,民警了解到,像这样的仓库在青岛一共有16个,产品共计达20多吨。经过品牌公司对扣押化妆品进行鉴定,这些化妆品价值达到1000多万元人民币。
很快,一条制售假冒境外品牌化妆品的“黑产业链”浮出水面,嫌疑人贾某和李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原来,犯罪嫌疑人贾某等留学期间在国外做“正品代购”,但由于海关检查力度加强,代购利润空间减小,贾某等便在国外购买样品并生产假冒化妆品的半成品,然后寄往国内加工,最后通过青岛仓库流向全国。贾某称,眉笔成本刚开始4块,后来仅3块5,他所生产销售的假冒品牌化妆品利润率达到300%左右。
紧接着,民警又在全国范围内,对他们已经售出的假冒化妆品进行追缴。截至目前,警方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47人,缴获假冒化妆品23吨,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人民币。据警方介绍,这些受害的群众涉及大半个中国,有23个省市,初步统计有130万左右的网购者都买到了这些假货。目前,该案件还在审理当中。
>> 代购、微商售假监管难,实体门店或迎来春天
据了解,涉案嫌疑人跨境、跨省售卖假冒化妆品,大多利用淘宝网店、微信群和QQ群等发布所出售的韩国化妆品广告,并拍摄化妆品专柜的照片、伪造购物小票和授权书,从而误导买家。这些线上平台的监管不力,成了不少制假售假商家的沃土。
“假货的主要渠道在线上,因为线上平台监管难,特别是在当下代购泛滥的情况下。”某百强连锁店主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直言。
事实也是如此。对于化妆品品牌方来说,线上假货如何有效监管一直是难题。而对于售假渠道,进口品品牌方也表示很无奈。某外资品牌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通常,国际品牌方都会在中国市场设置专门的“打假部门”,与供应商和渠道商联合起来,尽可能杜绝假货。但线上渠道售假成本低、监控难度大,品牌方确实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打击,只能依赖于电商平台方自查。
据记者求证,上述案件线索并非来源于线上平台的自查,淘宝方面目前仍在追查这家店铺。在此之前,由阿里巴巴牵头的“大数据打假联盟”在今年1月成立。作为电商平台的“老大哥”,淘宝在加强自身平台的监管方面虽进行着不懈努力,但随着代购、微商群体的扩大,这些线上平台的监管也不断出现“盲区”。
“在电商渠道主流化的今天,网络售假成为让不少化妆品品牌方头痛的问题。此前主要集中在电商,现在微商、代购也成了这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重要端口。”杭州某进口品代理商坦言。他强调:“这些平台存在制度不健全的根本性问题。而政府在线上监管方面又相对滞后,存在调查难、取证难等问题。只能是平台方与品牌方共同对消费者进行教育,通过辨别方法、维权形式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就目前来说,假货产业链很难从根源上被斩断,这反而成了实体店发展的新机会点。”
事实上,线上制假、售假新闻不断曝光之后,不少消费者对于线上购买化妆品也开始“望而却步”。目前,记者身边就有不少女性朋友已经重回实体门店的“怀抱”。
这也意味着,除了从体验、服务方面入手,商品的“货真价实”也成了线下与线上展开竞争的重要武器之一。
“只要做到正品好货,实体门店仍是消费者的首选。”上述百强连锁店主表示,“对于实体门店来说,当门店做到一定体量,地方食药监局便会重点’照顾’,定期到门店进行产品抽检。只要门店有着一定的连锁规模,产品的货真价实就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事实上,经营多年的实体门店也不愿意售假,一旦售假被抓,砸的是自己多年辛苦经营的招牌。”该店主认为,只要坚持做正品,线上不具备的种种优势终将在实体门店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