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韩国化妆品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2017利润暴跌至不到43亿元人民币后,多个韩妆企业也披露了最新业绩数据,且多数出现大幅下滑。韩妆品牌的好时光似乎一去不复返,本土和出口业绩齐受阻,韩妆品牌们在2018年将何去何从?
CBO 记者 张钊
2017年,GDP回升下,中国化妆品零售连续8个月呈双位数增长。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美妆品牌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骄人成绩。依赖于中国市场拉动增长的韩国化妆品企业,因受萨德影响,2017年的业绩“答卷”已远不如前几年好看了。
1、韩佛2017年总销售额下滑24.6%,净利润下滑37%
作为伊思it’s skin母公司,韩佛化妆品集团去年销售额未达3000亿韩元,远低于2016年的业绩。
据公开数据,韩佛化妆品去年总销售额24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较2016年销售额326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下滑24.6%,共减少80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其中实现净利润4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6亿元),同比下滑37%。
有分析认为,韩国国内H&B店(健康与美容店)的崛起,再加上访韩中国游客的减少,导致了韩佛化妆品在韩国国内的销售额下滑。韩佛主力品牌伊思,在过去三年连续创下销售佳绩,其蜗牛霜更是人气火爆,然而曾伴随韩剧和韩国明星走红的韩妆品牌,如今遇到发展瓶颈。
2、中国游客减少、本土渠道分流,托尼魅力首次出现下滑
托尼魅力保持多年持续增长的业绩,也无例外的在2017年首次出现下滑。
数据显示,托尼魅力2017年销售额达20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05亿元),较2016年的233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65亿元)下滑11.7%。具体来看,是受访韩中国游客减少和韩国国内H&B店抢走韩国本土客源影响,导致韩国国内品牌店部分销售额下滑。
3、高丽雅娜2017年销售额下滑9.9%,第4季度亚洲地区出口减少
同样下滑的还有高丽雅娜,高丽雅娜公司去年销售额累计111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4亿元),比2016年累计(1240亿韩元)减少123亿韩元,同比下滑9.9%。其中,韩国本土业绩减少126亿韩元。
具体来看,其第4季度海外销售额和出口额2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15亿元),较上季度减少1亿韩元,同比下滑4.3%;较2016年同期(34亿韩元)减少8亿韩元,同比下滑23.4%。这一数据,主要受亚洲地区减少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058亿元)所致。
4、珂莱欧2017年虽销售额持平,但营利下滑达57.7%
本土业绩未受多大影响的珂莱欧,去年销售额达193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4亿元),与2016年(1936亿韩元)近持平。2017年,珂莱欧营业利润累计10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63亿元),比2016年的257亿韩元减少14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87亿元,同比下滑57.7%。
此外,珂莱欧2017年累计海外销售和出口额达66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8亿元),比2016年同期减少61亿韩元,同比下滑8.4%,主要由于出口减少导致。
5、JAYJUN2017年销售大涨55.5%,但第4季度由盈转亏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了品牌中国本土化的JAYJUN化妆品,在去年实现了大幅增长。2017年,该公司销售额累计12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9亿元)比2016年的834亿韩元增加46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1亿元),增幅达55.5%。其中,营业利润22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较去年增长67.2%。
但受制于面膜销售的急剧减少,JAYJUN化妆品2017年第4季度的业绩数据并不乐观。2017年第4季度,该公司销售额达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7亿元),比上季度减少23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下滑53.6%;比2016年同期减少16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99亿元),下滑45.8%。第4季度营业利润亏损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05亿元),比上季度减少10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62亿元),由盈转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