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店后院”成为不少化妆品专营店拥抱体验经济的选择之时,引入微整医美项目的化妆品专营店不在少数。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是好事,但盲目跟风千万要不得,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在自毁。
CBO网讯(记者 彭适)
5月2日,厦门海关采用无害方式集中销毁了4万余支走私美容针剂,避免未经检疫的美容产品流入市场,危害群众人身安全。
早在2016年,厦门海关查获一起美容针剂走私大案,现场查获“贝力多”、“诺贝尔”、“治敏健”、“舒得清”等9类100余箱、4万余支美容美白注射液,该案也是近年来全国海关现场查获数量最多的一起美容针剂走私案。涉案美容针剂均为台湾南光等知名药品厂商生产,有完整的外包装,使用说明书及境外生产许可批号,在美容整形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图片来源:厦门网
但上述药品均未标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品批准文号、医药产品注册证号或进口药品注册证号,属“三无”产品。厦门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三无”美容针剂没有品质保证,一旦流入市场会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根据国家规定,境外进口的药品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同时外包装上必须有中文,并附中文说明书。但实际上,此类走私进口的针剂未标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药品批准文号、医药产品注册证号或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临床试验,应按假药论处。
厦门海关同时提醒,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美容针剂。普通美容针剂的外包装上一般都会明确“冷藏”等存储要求,但执法部门查获此类案件时发现,不管是从旅检渠道入境还是海上偷运入境的美容针剂,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冷链物流,运输储存条件恶劣,使用此类针剂将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近两年,为了和同类竞争门店形成差异化,不少化妆品专营店都开始做“前店后院”模式,其中不乏引进引入微整医美项目的化妆品专营店。
事实上,化妆品专营店引入医美项目,不仅投入成本较大,与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不符,一旦引发事故也容易砸了店铺招牌。有数据显示,美容院违规整形的事故发生率高达20%。今年4月,澎湃新闻就曾痛批“非法微整形”暗藏于居民小区、美容场所、化妆品店等场所,利用网络招揽顾客,已成城市顽疾。
另一方面,医疗美容本属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但医美出现在如美发店、美甲店、会所、工作室等非医疗机构中,超出国家职能部门监管范围。有专业医美人士直言,化妆品店做医美项目在监管方面属于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