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月31日总理公布化妆品进口关税从7月1日开始将下调的消息时,行业人士有点懵圈,美国人加关税我们为什么降关税?实际上,关注十九大的经济政策就不难发现,经济的下轮增长会围绕“开放”、“改革”两个关键词来下大力气。
作者:姚永斌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政策就是“开放”,同样,化妆品降关税,对于整个化妆品行业来说就是“开放”。
这样做,是为了鼓励更多更优秀的国外化妆品企业和品牌进入中国,才能不断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产业的倒逼机制,让开放不断引进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无论是在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倒逼中国化妆品产业升级。
这就是政府经济大政方针的重点施政之一,这不光是对化妆品产业,而是所有该开放的产业都在“开放”。这也是2001年入WTO以来,中国政府总结的最重要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没有入世,就倒逼不出高铁、汽车、航天等大产业的大发展。所以,化妆品行业也不例外,将大刀阔斧地进行开放,开放则将更有利于市场竞争与产业升级。
因此,开放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规模也只会越来越大。但是开放不仅意味着国外的品牌要走进来,同样意味着中国的本土品牌也必须走出去,这就是开放的另一面。
中国化妆品产业从今年开始,就是从改革开放40年“纪念年”开始,我们本土中国品牌必须走出去,布局全球市场含中国市场,这样才能有未来。这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也是中国经济强起来的一部分,就是要各个行业都走向全球,成为“世界最强”。
“开放”用经济学原理来说,就是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所提倡的“自由市场经济”,鼓励企业之间的充分竞争,让市场之手来调整行业及企业的充分发展,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这样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为什么要“强监管”?这就是改革。比如雄安新区就是想通过改革走出一条新路,在未来以推广带动中国经济的新路径、新发展方向。
对于中国化妆品产业来说,因为行业发展太乱,低端竞争鱼龙混杂,消费升级所期盼的本土高端品牌还不明朗,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心理安全等问题还没有明显的改善,所以需要整顿。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将会不断改革,甚至不断试错,让本土产业不断升级,让化妆品行业门槛越来越高。这样的改革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要不断地通过整顿与监管,让产业不断升级,把小工厂、小作坊,不符合规范,影响环保、影响消费者安全的企业淘汰掉。
换句话说,就是把落后产能淘汰掉,这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又一重要支点。
用经济学原理来看,就是通过凯恩斯主义延展的政府之手适当监管和调控,以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虽然在监管的过程中,有可能也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通过早改革、早行动,淘汰劣币,留下良币,以倒逼本土“良币”化妆品企业越来越强,从而更好地和外资品牌竞争,以强大化妆品行业。
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让中国化妆品产业越来越强,这也是中国经济这五年的主旋律。读懂了这点,抓住机会,我们的产业就会发展得更好,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带着中国品牌走出去。对内扎实做好中国市场,对外占领更多国际市场,这就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作者简介:姚永斌,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美妆运营分会秘书长、媒体人,喜财经、爱化妆品。用财经的眼光研究化妆品产业经济,分享化妆品行业的正能量。
(说明:嘉宾观点不代表CBO立场,欢迎读者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