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贝尔将并入青松股份,百花香料将并入广州浪奇,是过去一年中化妆品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吗?
CBO记者 Nier
9月14日晚,全球最大的合成樟脑生产商青松股份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购买资产的事项,拟收购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份,并由此进入化妆品市场
无独有偶,前不久的9月11日,广州浪奇也发公告称有重大资源重组事项,将以1.9亿元收购轻工集团持有的百花香料97.42%股份,另以4.3亿元收购华侨糖厂——轻工集团持有的华糖食品100%的股份,并成为上述两家公司控股股东。
这两项收购案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但从大面来说都属于化妆品行业上游资源重组。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发现,两起案例的被收购方均在2018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利润成绩,并不是因为生存艰难才委身于人,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游企业的强强联合,对国内化妆品产业链升级释放了积极信号。
青松股份拟收购诺斯贝尔51%股份
诺斯贝尔行政总裁范展华证实了公司即将被收购的消息,但他表示,该收购事宜正在进行中,并未透露具体细节。
青松股份公告显示,2018年9月14日,公司就上述收购标的资产事项与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林世达、控股股东诺斯贝尔(香港)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资产框架协议。公司将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向拟出售诺斯贝尔股份的股东支付对价,具体股份及现金支付比例由交易各方在与本次收购相关的正式协议中协商确定。
作为无纺布生产和面膜代工的佼佼者,诺斯贝尔近年来在化妆品市场十分活跃,随着面膜品类持续走热,公司在近年来推出一系列ODM产品,包括石墨烯面膜、超细纤维面膜、凝胶面膜等。据公开信息显示,诺斯贝尔2017年上半年营收6.68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对化妆品市场来说,青松股份的名字可能较为陌生,这家企业主要从事松节油、合成樟脑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医药、香精香料及其他工业用途,说起来也并不是和化妆品市场全无关系。
以下为青松股份年历:
1958年,建阳市化工厂成立,松香生产线投产;
1973年,开始樟脑生产;
2001年,建阳市青松化工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青松化工塔下厂区冰片生产线建成投产;
2009年,青松化工经股份制改造,公司更名为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200132;
2011年,收购中国最大的樟脑硫磺生产企业张家港亚细亚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同年在香港设立合资子公司龙晟(香港)贸易有限公司;
2015年,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龙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据青松股份2018年上半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55.98%;实现营业利润1.8亿元万元,同比增长241.83%;综合毛利率39.92%,同比提升11.91%;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256.12%。
公司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额与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后,公司通过产品提价、节能降耗的方式转嫁原材料涨价风险,使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平稳上涨。公司的原材料控制能力和市场定价主动权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
对于这次拟收购诺斯贝尔,青松股份表示,通过收购,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将进一步提升,进而增强公司的长期抗风险能力和长期回报股东的能力。
广州浪奇拟1.9亿收购百花香料
广州浪奇拟收购百花香料的公告,只比青松股份收购诺斯贝尔的早三天。
广州浪奇表示,轻工集团持有公司30.04%股权,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华侨糖厂为轻工集团实际控制的企业。两家公司为本公司关联方,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公司将以自筹资金收购标的公司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6年,是目前国内香料行业规模最大的香精香料综合性生产企业之一。在2018年上半年财报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同比下降23.94%,归母净利润1650.08万元,同比增长68.79%。
百花香料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在营收业绩下滑的情况下还保持了大幅利润增长,行业原料成本上涨、政府扶持力度增加以及管理效率提升是主要原因。
原料成本上涨带动上游资源重组?
前文有提到,在这两起收购案例的共性除了都发生在原料行业之外,其中第一起收购方青松股份、第二起被收购方百花香料,都在去年原料上涨的市场背景下利润率大幅提升。
去年9月,《化妆品财经在线》发布《化妆品原材料市场一月连涨5次价,背后操纵的是谁?》一文中提到,包括原料、包材在内的产品价格在去年大幅涨价。据记者调查,除了订货量增加之外,主要原因是国家“去产能”调控下,原料市场的优胜劣汰。
去年,中央对环保的检查力度加大,直接关停了不少污染超标的企业,这就导致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相关环保政策一出台,不少中小型工厂就被勒令停止营业。事实上,环保检查力度的骤然增加只是国家对企业产品调控的一个小小缩影,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原料上涨、企业兼并等资源配置优化都是市场去产能的表现。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到,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去产能,造成市场竞争加剧,优胜劣汰速度加快,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是好事,近期发生在行业上游的收购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从层面来看,近期国家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影响波及包括化妆品在内的所有行业,对于每家企业来说,他们也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