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决定了它关注金钱的量级增长,而艺术,则致力于解构生活,提炼美,让梦境之中再生梦。在最新的这场无界之宴中,玛丽黛佳举杯邀月敬艺术,敬行业,更敬自己。
关于蝴蝶效应,有这样一个浪漫解释: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在飞行途中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便可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纵然崔晓红再浪漫,她也很难想到,9年前,当她以公司搬了新办公室场所为由请客相聚,并创办玛丽黛佳第一届艺术展时,这个小小的展览,会演变成今天化妆品行业、乃至整个文艺界翘首瞩目的艺术盛宴。
4月28日,崔晓红发起的MD The Art Lab举办的“戏游2:无界之宴”艺术展,正式登陆上海东岸•民生艺术码头。在艺术家阵容,演出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上,此次展览堪称“了不起”。
很多年以后,当化妆品行业回头再看这场展览,和崔晓红对艺术的一系列实验性探索之时,他们或将意识到,玛丽黛佳是如何在这个“美”的土壤贫瘠的化妆品行业,像庄周一样肆意泼墨,让繁花之中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再生梦的。
用“留白”对抗艺术的高高在上
2017年,崔晓红将第八届越域精神艺术展“戏•游”,打造成全球首个彩妆浸没式体验剧。它倡导观众作为艺术展主角的先锋理念,调动国内外堪称豪华的艺术家团队,使得这届艺术展跳脱了美妆界,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引起了轰动。
在向艺术朝圣的路上,最难突破的阻碍其实是自己。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测,下一个艺术展,崔晓红要用怎样的方式呈现?
在年轻人占据了话语权的当下,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虚拟工具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身体缺少触碰,感官因此透支。现代人迫切需要一些极简的仪式,帮助唤醒自身对身体的自我认知,帮助开掘自身的更多可能性,帮助找回什么是“人”的原点。
“戏游2”的核心理念应运而生,即“无界之宴,唤醒身体的原生感知”。
在接近10000平方米的参与式艺术实验现场,16位国际艺术家和300多名演职人员栖居其间,通过“穹”“道”“闻”“奥”这四幕内容结构,向观众传达着东西文化视角下对科技与身体、美与感知的不同诠释。
“穹”是此次艺术展的第一个作品,在巨大的半圆形穹顶上,艺术家们创造出电光石火的探索宇宙之旅。
“道”,是著名艺术家赵梁,在近2000平的空间中铺就了80米长的甬道,他向养育肉身之地致敬,向已存在的发生之境回向,向未来虚弥智能无界之宴起愿。
“闻”,力图展示声音是身体之外空间的媒介,它也是生命体验的表征。
而著名艺术家、浸没式戏剧的经典之作《不眠之夜》的主创Conor Doyle所执导的“奥”。则让许多观众拿掉手机、闭起眼睛,尝试和身边的他人进行触碰——原来,人与自身和这个世界,还拥有如此多可能。
整场展览给观众留下大量空白——观众可以选择随时“进入”,也可以选择随时“抽离”。崔晓红认为:“这种主动的选择和互动不仅是肢体上的,也是思想上的,我希望用这种态度来尊重每一位观众。留白,是一种尊重。”
在浸没式戏剧与舞蹈、行为、南音(一种古乐)、彩妆、装置、声音、影像、新媒体等多种艺术语言的碰撞下,观众们用120分钟时间做了一个瑰丽的梦。
筑梦的人无边界
在展览正式开始前,总策展人崔晓红在朋友圈里连发三个“了不起”来表达自己的期盼与成就感:“这个(融合了)如此壮大的艺术家与执行团队的统一又自主的平台搭建起来就已经实在了不起,这个几乎比起万象城装修还大的项目确实了不起,这个从未做过大展的场地(上海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也的确了不起……我一片胡言乱语也挺了不起的!”
在筑梦这件事上,崔晓红一直很擅长。
曾经的崔晓红和艺术八竿子打不着,十多年前,她从不化妆,本职在佛山照明从事工业技术。但从工科女,成为彩妆品牌的创始人,再到艺术家,她只用了10年。
这十年,也是玛丽黛佳的商业版图不断突破,崔晓红的艺术边界不断被推翻重构的十年。
一直在行走、在跨界的崔晓红,比谁都清楚:无界的前提是有边界,只有人为规定了事物的边界时,这个规则才会存在。也只有当自己的思维从限制你的躯壳中挣脱开来时,人才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此,在“戏游2:无界之宴”中,崔晓红不再是“玛丽黛佳品牌创始人”,而是“MD The Art Lab发起人”。
MD The Art Lab是一家创办于2009年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从2010年开始,MD The Art Lab通过多维度、多视角关照当代文化,每年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及设计师进行联合创作,探索来自不同维度的艺术表达与多元艺术生态环境的构建,让艺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交流。
简言之,MD The Art Lab是一个扶持与发扬当代艺术的平台,这一点和时尚界大名鼎鼎的Prada基金会,以及培育了无数艺术家的资生堂艺廊类似。从此,中国化妆品界在艺术层面有了举着火把的人。
但崔晓红的跨界远不止如此,就在艺术展开幕的前一天,她还携创元旗下新品牌、“彩妆界的苹果”——YES!IC成为阿里巴巴主办的2019年UCAN设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会议上,崔晓红向外界分享什么是中国原创,以及设计如何驱动彩妆新定义。
歌德曾经说过:“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
玛丽黛佳是敏锐捕捉“美的本质”,在商业与艺术、出世情怀与入世勇气中寻找大平衡。崔晓红则是通过用艺术为自己、为行业、为社会筑梦,从而使自己无界。
因筑梦而自由
在海外的先行者之中,其实很难以分辨,到底是资生堂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才成就了现在的资生堂,还是先有资生堂对于艺术重要性的洞见,才催生了资生堂的艺术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了有“反骨”的崔晓红,才有了执迷于艺术的玛丽黛佳。
从艺术在玛丽黛佳的精髓中萌芽的那一刻开始,玛丽黛佳已和本土化妆品企业走向不同的竞争赛道。
但,为什么偏偏是玛丽黛佳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对于同行业来说,又有何意义?
目前,除去部分老国货品牌,本土大多数化妆品品牌的历史不过三十年。缺乏历史沉淀,也致使其缺乏美学沉淀。而玛丽黛佳看到了其中的贫瘠,并始终记得,化妆品终究是一个讲究调性、追求美的事业。
“我一直在做彩妆行业,它的本质是创造美和传递美,艺术展也是如此。无论是做品牌,还是做展览,我都希望做与别人不同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能确保你的独特性。”崔晓红如是说道。
很幸运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一直以来不断筑梦,不断拥抱艺术玛丽黛佳而言,它是自由的。是艺术的边界延展了玛丽黛佳的目光,是崔晓红不断的筑梦,给予自己和品牌自由。
看完展览之后,化妆品报社副社长杜伟评价道:“这是一场化妆品行业大型的艺术和美学教育,崔晓红对艺术的探索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也给行业展现出来了一个光怪陆离而又美轮美奂的奇妙艺术世界。”
这样对于行业的虔诚,和对于艺术的迷恋,势必将为本土同行起到引领作用。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本土化妆品的江湖,已经有一股艺术风暴在酝酿。
而此时的艺术风暴,只不过是因为有只小蝴蝶,十年前在艺术的梦境里自由地扇了扇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