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04
  • 阅读量:966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郭芬

早在3月,业界就传出消息,淡马锡拟通过出售所持屈臣氏10%股份,获得约30亿美元资金。当时,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或考虑竞购。近半年过去,阿里巴巴和腾讯似乎一时半会儿不能“入手”屈臣氏了。

日前,外媒报道称,淡马锡拟在推迟出售所持有长和旗下屈臣氏集团的少数股权。而关于此次搁置出售的原因,有关知情人士称,可能是未能与潜在买家就估值达成一致有关。

 

资料显示,淡马锡目前持有屈臣氏25%股权。这些股权于20143月与长和缔结屈臣氏业务策略联盟,向长和购入,涉资440亿港元。但淡马锡的入股,并没有遇上屈臣氏最好的时光。公开财报显示,2015年以前,屈臣氏在中国市场一直都维持着两位数增长,从2016年开始,屈臣氏中国市场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滑4%,同店销售额也下降了10%,这是屈臣氏进入中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而这种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19年上半年。

 

 

面对这种疲软,20193月,彭博社报道称,淡马锡拟出售所持屈臣氏约10%股份(价值约30亿美元,200亿人民币),知情人士透露,腾讯可能会联手一些投资基金共同收购屈臣氏的股份,阿里巴巴也对收购屈臣氏股份感兴趣;淡马锡将会邀请潜在买家参加当月的管理层介绍会,最终决定尚未作出;同时,潜在买家不一定会接受报价,估值预期差异可能会影响最终成交,而淡马锡方面不排除继续保留屈臣氏股份。

 

谈判至今,随着未能与潜在买家就估值达成一致,淡马锡暂停出售进程的消息浮出水面,似乎也验证了近年来屈臣氏业绩疲软的现实正在影响其品牌估值。

 

据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00001.HK2019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屈臣氏全球销售额达831.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33.5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及EBIT(息税前利润)分別增加9%10%;中国区销售额达123.12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10.35亿元),基本与2018年上半年中国区销售额123.53亿港币(约合108.21亿人民币)持平。

 

不过,财报中显示,屈臣氏中国同比店铺业绩终于恢复增长,2019上半年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2.2%。这个指标的增长意味着,屈臣氏不再仅仅依靠增加门店数量来提升总体销售业绩,摆脱了门店加速扩张但单店产出持续下滑的尴尬处境。这也是2015年该指标出现负增长以来,屈臣氏中国门店同比店铺销售额首次出现正增长。同时,屈臣氏中国贡献了15.05%,占比有所提升。

 

据悉,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的零售部门由屈臣氏集团旗下公司組成,以店铺数目而言,已经是亚洲和欧洲最大的保健和美容产品零售商,拥有超过1.3亿会员。近年来,虽然业务疲软,但在面对市场变化,新零售兴起的压力时,也在积极转型,在内地市场也频频试水新业务,拓宽业务渠道,寻找利益增长点。而此次2019上半年业绩小幅回缓,似乎也为其后的继续改革发展注入了动力。

 

此次屈臣氏估值存在差异,除了其近年来在市场的表现之外,有关人士称还与中国香港本地市场动荡和围绕英国脱欧的不确定因素有关。

 

有声音认为,此次淡马锡因估值存差异,或搁置出售屈臣氏股份的事情应该辩证看待。淡马锡或许会因屈臣氏业务的持续回缓和政治局面的逐渐稳定,而获得更多潜在的利益。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