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化大省,全国有超一半日化企业聚集在广东。在产业升级的主旋律下,监管部门正在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导行业规范化升级。
近日,《羊城晚报》报道称,2019年一季度,广东全省共发放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卫生许可证87件,减少22件。截至2019年3月底,广东省共有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卫生许可证2601件。
日前,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对于2019年第一季度化妆品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 398 家(次)检查,出动检查人员有 1160 人次,检查化妆品品种数有 7077 种次,抽验化妆品 241 批次。
其中,检查中发现,没有不合格化妆品批次,发现生产记录缺失、不完整43 家,完成整改的企业 53 家,其中完成整改后恢复生产企业22 家次。值得关注的是,从各区域上看,广州区域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量占全省的绝大部分,检查企业 150家次,占全省的 37.7%;出动检查人数405 人次,占全省的 35%;检查品种数 5299 种次,占全省的 74.9%;抽验化妆品 120 批次,占全省的 50%。
报告显示,2019 年第一季度,广东共查处化妆品案件 216 件,货值 100.56 万元,罚款277.85 万元,责令停产停业 6 户,没有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从违法主体来看,主要违法主体是化妆品经营企业(占 52.3%)和生产企业(占32%),分别涉及113 件、69 件。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广东省进一步加强了化妆品监管力度。除了在质检、飞检等方面下功夫,化妆品造假售假也已不再是“低成本”的不法行为。今年5月,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化妆品售假案涉及的刑事和行政处罚诉讼进行公开审理,售假者林某不仅获刑10年,还面临着2500万元的“巨额罚单”。
作为日化大省,全国超一半日化企业聚集在广东,其中多数在白云区。对白云区来说,化妆品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特色之一。但由于这里“城中村”、“小作坊”类的化妆品企业众多,“小、散、乱、差”一度成为白云区化妆品制造企业亟待整治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广东省白云区区委书记近年已经带头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化妆品的行为,对于售假重灾区的白云区进行严肃清查,严厉处罚违法进行制造和销售假货的不法分子。“未来,政府部门对于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将不断加大,取缔违法销售的厂商,维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