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29
  • 阅读量:267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谢雪曼

日本企业的“长寿之谜”就和温泉、寿司一样,是商业人士必须品尝的思想大餐。132岁的花王和它那轮标志性的“月亮”,又在时间的长河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1887年,立志要为更多顾客提供真正优质产品的长濑富郎,在日本桥附近开办了经销西洋杂货的长濑商店。谁也不会想到一间小杂货铺里,孕育出了如今的日本日化巨头。


“花中之王”香皂起家

花王最早出名的产品是香皂。当时,日本市面上只有品质低劣的国产香皂和价格昂贵的进口香皂,为了生产出质量上乘又价格合理的香皂,1890年,长濑及其团队研发了一款属于日本的高级洗脸香皂——“花王香皂”。

为了让消费者一看到这款香皂,脑海中就浮现“卓越品质”、“花香袭人”的美好想象,长濑将它的香皂命名为“Kao Sekken(かおー石鹸)”。其中, “Kao”的发音在日语中和“脸”相同,而汉字的含义则为“花中之王”。 



花王,象征着香皂芬香馥郁堪比百花之王;同时,也寄予了花王未来成为化妆品业界花丛中的花中之王的美好祝愿。之后,公司也沿用了这一名字。



花王的创始人长濑富郎熟谙营销之道,认为优质的产品就应该广而告之。为此,长濑将药理学教授对花王香皂的分析书和推荐信,附在了装香皂的桐木里。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销售,他还频繁使用报纸广告,启用赤坂著名艺伎为产品打广告,甚至在铁路边都有花王香皂的广告牌。

“新月”的变化

从花王在铁路边设置的广告牌,可以看出,“新月”是花王的标志性符号。

在日本,新月是“美丽和清洁的象征”,所以花王香皂一推出就使用这个标志。但是这个标志可是就经历了很多次的“进化”,才成为现在我们熟悉的那个绿色月亮。1890年,第一个花王标志在花王香皂上得以应用,1890年到1943年以前,标志上的新月都是朝向右边,而从1943年开始,月亮开始朝向左边,这是为什么呢?



生意人比普通人更相信时运,花王集团也不例外。月亮朝右边弯是下弦月,意味着月亮会逐渐残缺;而月亮朝左弯是上弦月,意味着月亮会逐渐丰盈、变成满月,是蒸蒸日上、时来运转的象征,所以从1943年开始,花王的那弯月亮开始朝向左边。

1948年,日本当地女权得到解放,月亮的脸部特征由男性改为女性,月亮的顶部和底部也由圆形轮廓相连接;到了1953年,月亮又变成了橙色的儿童脸,给消费者以亲近感;1985年,花王香皂公司更名为花王公司,LOGO也随之变成绿色,象征新鲜和活力;2009年到现在,为了展示全球企业的形象,花王将汉字“花王”改为英文“Kao”,而没有月亮的“Kao”则是花王集团的全球企业标志。

巨头发力中国市场

花王始于香皂,但不止于香皂。

1950到1960年代,花王开始研究以天然脂肪醇为主的新技术,为消费者们带来洗衣粉、洗涤剂、清洁剂等多种清洁产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花王的消费品视野开始向亚洲扩张。1964年,花王在泰国创建花王公司,随后陆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建公司。



到了1980年代,花王将其获取的生物化学、纸张和高分子技术与原有技术结合,已拥有“乐而雅”生理卫生巾、“妙而舒”纸尿裤、“碧柔”洗面乳、Sofina等多元化产品和品牌,花王也从清洁领域扩张到护理、健康领域。1985年,花王香皂公司改名为花王公司。

1993年,上海花王有限公司成立,花王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两年后,花王先后在上海市和广东省中山市设立化工厂,实现化学原料的本土化生产。2002年,花王斥资3000万美元在中国创建了花王(中国)股份公司,将中国境内的三家企业纳入统一管理之下,并于2004年将享誉港台地区的Sofina(苏菲娜)带入中国大陆。

经过多年经营,花王现已拥有洁肤、身体护理、美发、家庭清洁、卫生用品、温热贴类用品等多领域产品品类,旗下知名护肤品牌包括Sofina(苏菲娜)、Curel(珂润)、Biore(碧柔)、est、Aube等。2006年收购了KANEBO(嘉娜宝)后,更是将SUQQU、RMK、Freeplus、KATE、Lunasol、ALLI等近来大热的品牌收入囊中。

花王认为,相比相对成熟的西方化妆品市场,仍在发展变化中的亚洲市场变化更快,是化妆品品牌拓展业务范围的战略要地。有消息称,花王集团将通过削减品牌,着重通过发展高端化妆品带动销售增长,使集团更具竞争力。

推荐阅读

0